“涣其躬,无悔”的意思是让自己的身心得到释放或转变,并且不后悔这种改变。 ‘涣其躬,无悔’的字面解释 “涣其躬,无悔”这句话出自《周易》,是六三爻的爻辞。“涣其躬”中的“涣”意为散、离,而“躬”则指自身、上身,引申为本位。因此,“涣其躬”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离其...
涣其躬,无悔什么意思 朱熹 “涣其躬,无悔”此语,源自《周易》之《涣》卦,乃六三爻之辞。吾试为汝解之。 “涣”,乃离散、涣散之意,喻指人心离散、事物分散之状。“躬”,则指己身、自身。故“涣其躬”者,言己身处于离散之境,或为世事纷扰所困,或为外物所惑,而致心神不宁,意志动摇。 然“无悔”二字...
“涣其躬”,涣其自身也,指六三自己将会走出去。《涣卦》六三自欲出乎外,故《象传》释曰:“涣其躬,志在外也。”《涣卦》六三柔不当位。柔代表年青人,处《涣》之时,年青人就应该出去闯荡,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以“自求口实”。无论将来结果如何,只有敢闯敢干,将来就是无怨无悔。故曰“涣其躬,无...
涣其躬,语出《周易•涣》:“六三,涣其躬,无悔。”“涣”为散,为离;“躬”,上身,引义为本位。此句犹说离其本位。六三以其以不中不正,当有悔,但能与上九相应,舍其位而从之,志应于外,则为涣其躬而无悔。《象》说:“涣其躬,志在外也。”荀爽说:“体中曰躬,谓涣三使承上为志在外,故无侮。
《系辞》说:“三,多凶。”六三体坎互艮(三四五爻),坎为水,艮为山,山水相连,艰难之境,然六三又处互震(二三四爻),震健行,六三比四承五而应上九,“莫愁前路无知己”,旅途处处有朋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故曰“涣其躬”。
一、涣其躬无悔的寓意 1. 涣然冰释的自我超越 “涣”字,如春风拂面,带来的是消散与融化的意象。它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穿透寒冰,让内心的束缚与执念逐渐消融。这种释放,不是逃避或放弃,而是经过时间的磨砺与内心的挣扎后,实现的自我觉醒与超越。正如古代文人陶渊明,在仕途不顺时,毅然选择归隐田园,以诗酒为伴,与...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注释: 译文:《象传》说涣散自身(附从阳刚尊者)”,说明六三的意志在于向外发展。 说明: 六三至上九四爻,言“涣散”之时,当散则散,当聚则聚,正见《涣》卦所含“聚”、“散”相互依存的意义。王申子曰自此以上四交,皆因‘涣’以拯‘换’者,谓涣其所当...
在《易经》中,“涣其躬”有着深刻的含义和象征。《涣》卦主要讲述了涣散的情况,而“涣其躬”是其中一个爻辞的表述。从整体的卦象意义来看,涣卦象征着一种离散、疏散的状态,但这种离散并非完全消极,而是蕴含着重新整合与变革的契机。 一、涣卦的基本含义 ...
《直方周易》五十九风水涣 【涣】六三 涣其躬⑴,无悔。 【译】六三发生水患其他人都在四处离散他却在弯身劳作抗洪抢险,他无怨无悔。 注释:⑴“躬”弯身。《管子·霸形》:“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 【涣】六三象曰 涣其躬,志在外⑴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注释】:躬,困厄,坎也。《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云:“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按:躬通穷,困苦不得志也。志,心念,巽也。外,象指上九,意指天下。 【玩辞】:离散困厄,无忧悔。六三阴柔失位,处坎之终,犹未出险,上九应与,犹可离困脱险,况君子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