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军区海防团,劈波斩浪,在风口浪尖上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浙东、山东等地的海上交通,从敌占区上海等大城市源源不断地运来敌人禁运的枪支弹药、无缝钢管、硫磺、印刷器材、进步书籍、医药物品等约3千吨,运送上百批知识青年、技术工人、干部有的南下敌占区上海,有的北上苏中...
苏中海防团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作战能力,在保卫苏中根据地近海海域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时刻警惕着日伪军从海上的进犯,以英勇无畏的精神迎击敌人的进攻。在海防团的坚守下,苏中根据地近海海域成为了相对安全的区域,为根据地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建立海上交通线 海防团成功建立了一条连接...
1943年9月,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决定苏中军区海防团扩编为海防纵队,并向上级报批。1943年11月,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在何家灶正式成立,四分区司令员陶勇兼海防纵队司令员,纵队下设3个海防团,第一团团长吴福海兼,第二团团长孙仲明(孙二富)兼,第三团团长陆洲舫兼。海防纵队司令...
苏中军区海防团的地位 海防团成立后,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44年已扩充到8个连队。海防团在那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斗争,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建立了一条海上运输线,并保障了苏中、苏北至浙江、山东等地区间的联络与运输,不仅保卫了根据地近海海域的海上交通,维护了渔、盐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多次挫败了敌人来自海上...
海防团的任务包括打通南北交通、发动沿海群众建立武装、保护后勤单位和山炮连等。随着海防团的发展壮大,其作用愈发显著。1942年冬,海防团进驻弶港、北坎地区,与渔民合作,通过经济斗争改善渔民生活,组建“渔民抗敌协会”和渔民抗日自卫队。自卫队员通过训练和选拔后加入海防团,壮大了其力量。陶勇司令员...
新四军在如东成立海防团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历史意义:军事战略方面:拓展了作战空间:在陆地上抗日斗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海防团的成立为新四军开辟了新的海上作战空间。这使得新四军能够跳出日伪军在陆地上的封锁和包围,在海上建立起新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增强了新四军的战略回旋余地,为长期坚持敌后抗日斗争提供了重要...
孙二虎,东台县人,少年时期因家境贫困而与大哥“赶海”,在压力下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性格。他的渔船生涯使他掌握了独特技能,甚至成为海盗头领的贴身护卫。然而,抗战爆发后,孙二虎投奔国民党第四军,成为连长。1941年,粟裕重建新四军,决定组建海上武装以应对敌人。陶勇,来自安徽霍邱县,被选为海防团团长。他曾在...
彭总视察海防团吃大锅饭,掰开包子一看,就知团长弄虚作假 江湖论剧 33万粉丝 · 3.2万个视频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乐视旗下影视版权账号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3:04 蛋仔派对:追捕者集体登岛?阵仗真大,原来是在玩障眼法! 游小浪Game 20万次播放 · 1.3万次点赞 00:44 汉朝士兵遗骸在蒙古国现身揭开古代...
而袁国祥、吴道生当时对新四军的力量还有些怀疑,不愿意立即跟随抗日,但愿意遵守我们的第二个条件,退出近海区。随后,经过陶勇司令员的劝说,陆洲舫部也接受了收编,同意参加新四军共同抗日。至此,苏中海防团成功收编了三股主要海匪,为新四军在海上打开局面,解决了几股海匪,维护了渔民的利益,加强了...
苏中海防团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创建的一支重要海防部队,其主要任务是保卫苏中根据地近海海域,为人民海军建设培养了宝贵人才。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下达。2月18日,新四军第1师在苏中地区成立,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委。该师包括3个旅和师直属部队,总兵力不足1万人。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