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21年—2030年)》第一次编写组讨论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内容 讨论会上,来自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10余家单位的编写人员,深入讨论了全国海洋观测网的基本构成、海洋生态预警内涵、新《规划》编写计划,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与会人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综合观测网络整合胶州湾站、黄河口站、牟平站、长江口站、黄海浮标观测网、东海浮标观测网、热带西太潜标观测网等“四站三网”,构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海岸带-近海-大洋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性难题,实现深海3000-6000米大水深温度、盐度、洋流等潜标数据的实时回传。
Argo海洋观测网提供了海量业务和研究数据流,可以支持重要的即时预报和预测服务、科学和政策评估等。该观测网有助于拯救生命,避免财产损失,告知公众和政府如何应对环境变异和变化,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海洋健康的保护。 国际Argo计划使用简单的自动剖面浮标(简称“Argo浮标”),每个浮标在海洋中可以运行3-6年,且每隔...
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亟需加强海洋牧场的信息化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建设,实现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长期、连续和实时在线监测。建设海洋牧场观测网,可以实现对海洋牧场的可视、可测、可控,提升海洋牧场建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广为海洋的海洋牧场智能监测平台(海底观测...
海洋观测网系统建设海洋观测网是提高我国海洋综合实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促进海洋科学研究、提高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和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烽火海洋的海洋观测网系统是包括岸基设备、海底设备与海底光缆的综合观测网系统。其中岸基设备负责供电、信息...
如图所示立体观测网布局图,我司基于观测布局→系统设计→选址勘测→集成调试→建设部署→质控管理→运维保障的全链条式海洋观测网建设服务,具备海洋站/浮标/风暴潮智能监测站等各类观测设施的建设技术能力和经验。水文气象浮标 由我司自主研发、集成,能够自动感知海洋气象、波浪、海流等观测数据源。水质监测浮标 自动...
《广东省海洋观测网建设规划(2016-2020年)》是2017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文件。建设规划 2017年12月1日,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广东省海洋观测网建设规划(2016-2020年)》已正式实施。《规划》明确广东沿海每50公里将设置1个岸基海洋观测站。规划内容 《规划》明确提出广东要建设岸基、海基、空基、...
海洋观测是海洋防灾减灾的基础,也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是全国海洋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会不同程度遭受风暴潮、海浪、赤潮等海洋灾害侵扰。近几年,浙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拓展...
中国助力打造全球海洋观测网 7月18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预报了今年第5号台风“丹娜丝”的行进时间、路径和其分裂出来的南海热带低压可能对东南部海域造成的影响。很多人听到该预警信息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之前的预报信息显示,“丹娜丝”可能“分裂”成两个台风,形成双台风“共舞”的骇人破坏力;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