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会死者”(die Sterblichen,原译“终有一死者”)?海德格尔说:“会死者惟人。人之所以被叫做会死者,乃因为他们能赴死(sterben können)。赴死(Sterben)就叫做:能担当死之为死。只有人会死,动物只配断命(verendet)。”“死亡乃否之神龛(der Schrein des Nichts)。”“死亡乃是之蔭庇(das Gebirg des...
在政策的感召与关怀下,必死者两口子又添了第二个小必。 真闹心,听劝留下来的诸位茶友开始后悔了,有人找来鲁迅先生1925年发表的《立论》文章对照说:瞧瞧吧,说孩子将来一定会死的人最终收获了大家的一顿合力痛打,这个海德格尔也该痛打! 海德格尔确实该挨打,不过翻译者也需要担责,若把“必死者”翻译成“终将一...
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荒芜就是为了主体的扩张(这种扩张是追求成效的扩张),将自然耗尽在持续不断的生产中,并终会将人逼入极为促狭的、只能靠技术维系(因而充满了风险)...
[4]因此,居住的困难是实践的困难,是行动的困难,是“终有一死者在大地上的存在”。[5]理论,对存在者的必然的、“先验的”原则的纯粹的、无所依赖的沉思,在现代被称作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本质上乃是一种工具性的预测,此预测可以诱发因果方面的某些结果。[6]制作不再被理解为 把……带出来(Hervorbringen)、让寓...
“只有人赴死。动物只是消亡。无论在它之前还是在它之后,动物都不具有作为死亡的死亡”(180)海德格尔把人称作为终有一死者,并不是为了突出事实性的死亡,因为动物也有事实性的死亡,终有一死其实仍秉持着《存在与时间》中向死而在的思路,死亡恰恰是能够打断此在能够从日常生活的沉沦的决定性力量,而正是死亡,开启...
当我们指出终有一死者,我们就已经一道思及其他三方,但我们并没有思索四方之纯一性。我们把这四方的纯一性称为四重整体(das Geviert)。终有一死的人通过栖居而在四重整体中存在。但栖居的基本特征乃是保护。终有一死者把四重整体保护在其本质之中,由此而得以栖居。相应地,栖居着的保护也是四重的。终有一死者...
死亡乃是无之圣殿(der Schrein des Nichts);无在所有角度看都不是某种单纯的存在者,但它依然现身出场,甚至作为存在本身之神秘(Geheimnis)而现身出场。作为无之圣殿,死亡庇护存在之本质现身于自身之内。作为无之圣殿,死亡乃是存在之庇所(das Gebirg des Seins)。现在,我们把终有一死者称为终有一死者——并不是...
我们把这四方的纯一性称为四重整体(das Geviert)。终有一死的人通过栖居而在四重整体中存在。但栖居的基本特征乃是保护。终有一死者把四重整体保护在其本质之中,由此而得以栖居。相应地,栖居着的保护也是四重的。 终有一死者栖居着,因为他们拯救大地——“拯救”一词在此取莱辛还识得的那种古老意义。拯救不...
正是终有一死者更早达乎深渊 于是转变与之相伴 时代久远矣,而真实自行发生。” 世界黑夜的贫困时代久矣。既已久长必会达到夜半。夜到夜半也即最大的时代贫困。于是,这贫困时代甚至连自身的贫困也体会不到。这种无能为力便是时代最彻底的贫困,贫困者的贫困由此沉入暗冥之中。贫困完全沉入了暗冥,因为,贫困只是一...
"正是终有一死者更早达乎深渊"——海德格尔诗人之天命观刍议 海德格尔的诗人之天命观是其诗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内含着诗人之"世界",诗人之"返乡"及诗人之"倾听",隐含着对传统艺术理论的反动和纠正.蕴涵着哲学与诗学的融通.关... 袁兆文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被引量: 0发表: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