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愁思正茫茫”是一句抒情色彩极强的句子,它可以把离别和思念的感受精确表达出来。单词“正”有强调、表示深切感情的意思,这就意味着说话者此时情感处于极端,心里分明又迷茫;而“茫茫”,则表示抑制不住的思念,也伴随着前情的长久,唤起思绪的漫游,给人一种弥漫着无限尽头的苍茫感。 另外,“海天”的表达也赋予...
“接大荒” 写眼之所见,是说柳州城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写出他们谪所之艰苦。望到极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一方面写出他们四人所贬之处都是近海之地,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的 “愁思” 如同 “海天” 一样,茫茫不断。这是由实而虚的写法。 三四句“惊...
(四)1.登上柳州高楼,向远处望去,只见平地连接着无际的荒原,海天一般的茫茫哀怨愁苦油然生起。突然狂风大作,掀动了水中的荷花;顿时暴雨来临,击打着墙上的薛荔。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清澈的柳江九转千回,更添内心繁乱的思绪。我和同伴一起来到岭南荒蛮之地,仍然无法相互联系,着实使人伤悲。2.①...
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zhǎn)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 移步登上柳州城的城楼,城楼之外就是绵延无际的旷野大荒。 愁绪犹如海洋一样宽阔,长空一般辽阔,渺茫难寻。 狂风无情的吹打着荷塘内的荷花, 雨丝绵密...
问题1:“海天愁思正茫茫”出自哪首诗? 答案: “海天愁思正茫茫”出自: 宋代 方凤的 《三吴漫游集唐 其五》,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hǎi tiān chóu sī zhèng máng máng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 问题2:“海天愁思正茫茫”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海天愁思正茫茫”的上一句是: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为: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
诗人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上句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释疑 ①城上高楼:登上柳州高高的城楼。 ②接:相接。 ③大荒:辽阔而荒凉的空间。 ④海天:远处海天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