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海南省东方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黎族传统的住宅外形像篷船,内部像船舱,因而称为“船型屋”。据宋代典籍记载,黎族古老的民居采用的是干阑式建筑形式。黎族村落中普遍设有短脚式谷仓,状似船型屋,这是古代遗留的干阑房屋的演变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黎族民居由干阑...
白查村船型屋,位于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是海南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限最久的黎族传统村落,占地面积160000平方米,所处时代待定。白查村船型屋长而阔,茅檐低矮,房子分为前后两节,门向两端开,茅草屋中间立三根高大的柱子,两边立6根矮的柱子,村内还有一种小房子叫“隆闺”。白查村船型屋是几千年...
位于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的白查村,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黎族“船型屋”古村落。这个在雨林中庇护了村民千百年的山村,承载着海南黎族浓浓的雨林乡愁,已成为黎族追寻祖先生存印记和游客体验黎族文化传承的首选地。黎族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现有人口150多万。早在宋朝范成大撰写的《桂海虞衡志》中,就有黎族“船型屋...
有一种被称为船型屋的独特民居形式 它们往往依山而建 屋顶由茅草覆盖 墙体则是由竹木构筑 茅草盖顶,竹木为骨 倒扣的船型设计 抗风避雨、通透防潮 尽显黎族人民的生存智慧 海南省东方市白查村黎族特色船型屋 是目前海南省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 黎族船型屋村落 近年来 受自然老化以及气候影响 白查村部分船型屋出现...
用茅草搭建起屋顶,木板或者泥土制成墙,形似一艘倒扣的木船,这样的“船型屋”是海南黎族群众世代居住的房屋。千百年来,黎族在这个因海而生、随形就势的古老房屋里诗意栖居。2022年4月,“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项目,作为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在世界遗产中心官网正式发布。“海南热带雨林本就是黎族人民主要的生活...
茅草铺顶,草泥糊墙,形似一艘倒扣的木船,这样的“船型屋”是海南黎族群众世代居住的房屋,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南全省共有近16万户、80万黎族群众居住在船型屋及由其组成的村落里。自1992年起,海南省实施茅草屋改造工程,帮助黎族群众搬出低矮阴暗的船型屋。至2010年底,全省少数民族同胞“...
7月11日,记者从海南省东方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获悉,该市白查村的黎族船型屋已开启新一轮修缮工作,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将修缮63间船型屋。白查村黎族特色的船型屋是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重要部分。有87间黎族传统船型屋的白查村,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黎族船型屋古村落。黎族船型屋...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黎族民居从干阑式逐步演变为船型屋和金字形茅草屋。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的黎族船型屋正是这一演进过程的反映,同时也展现了黎族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黎族船型屋是海南黎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8年6月7日,“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中新网海南东方5月26日电 题:探访海南东方白查村:船型屋凝聚黎族建筑智慧 记者 黄艺 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黎族村落和传统民居正在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近日记者走进海南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探访黎族传统民居“活化石”——船型屋。 走进椰林掩映的白查村,一间间茅草覆顶的低矮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