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佛教寺院有众多佛塔。佛塔又名浮屠,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也有镇邪保平安之意。浮屠在佛教中被视为佛法的象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说的就是这“浮屠”。佛教教义中的“浮屠”(梵文:stupa)一词意味着“圣塔”。佛陀的舍利(遗骨)或遗物会被埋藏在浮屠内,因此浮屠也被认为是佛...
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的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
🌟甚至可以说佛经文本记录的原典语言是犍陀罗语而不是梵语。比如“菩萨”“沙门”和“浮屠”等等,很多早期汉文翻译的佛教术语都来自犍陀罗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尊佛像产生于犍陀罗地区是一种学界广泛接受与传播的观点。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是产生于马土拉/秣菟罗地区。
浮屠,汉语词语,也作佛教术语,拼音是fú tú,亦作“浮图”,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意思是:一指佛陀,佛;二指佛教;三指和尚;四指佛塔;五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因其形似塔顶,故名;六博戏中掷骰子所成的一种贵彩;七指浮屠镇。出自《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於月氏,脩浮图道,不杀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