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化学系洪鑫(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基于有机化学中的立体与电子效应,设计了化学信息增强的分子图模型 (sterics- and electronics-embedded molecular graph, SEMG),并开发了体现反应组分协同效应的MIGNN框架,为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预测提供一个全新的通用架构SEMG-MIGNN。该策略实现了活性和选择性的精准预测,...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青年学者。长期从事生物传感技术与仪器用于农产品/食品和环境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开发和仪器研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3篇,其中IF大于5的论文23篇,IF大于10的8篇(包括1篇封面论文)。合作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个。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当前位置 : X-MOL首页 › 行业资讯 › 浙江大学丁寒锋课题组:木藜芦烷二萜(‒)-Rhodomollanol A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 浙江大学丁寒锋课题组:木藜芦烷二萜(‒)-Rhodomollanol A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 有机化学 作者:X-MOL 2020-04-25 木藜芦烷二萜广泛分布于杜鹃花科植物中,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个家族...
近期,浙江大学杨士宽(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具有高灵敏性、强定量和尺寸选择检测能力的SERS器件平台。与现在追求制备高灵敏性、富含“hottest spots” SERS器件的研究不同,该团队将“hottest spots”从SERS器件中移除,从而能够大幅度提高SERS器件的定量检测能力(如图b中位于点I和点II分子贡献的SERS信号差异相较...
近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文俊、刘平伟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可逆缩合-终止”(Reversible Polycondensation-Termination, RPT)聚合方法,可控定制了多种结晶度高、形貌规整的二维COF材料。RPT方法的关键是在聚合体系中引入了单官能团的竞争剂,从而提高了聚合过程的可逆性,降低了缩聚反应速率,将合成过程从...
最近,浙江大学潘鹏举(点击查看介绍)和赵骞(点击查看介绍)等合作,利用结晶性温敏水凝胶可逆相变过程中所形成的非平衡中间态结构,首次实现了水凝胶材料可外力编程的可逆变形,展示了非平衡中间态结构在功能性水凝胶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该工作通过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丙烯酸十八酯(SA)与交联剂N,N’-二甲基双丙烯...
近年来,浙江大学伍广朋课题组在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共聚合上做出了系统性的工作,开发的双功能有机硼催化剂在环氧烷烃和二氧化碳共聚合、环氧烷烃和酸酐共聚合、环氧烷烃和一氧化碳共聚合上都展现出优异的活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在系统分析总结共聚合单体结构和反应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环氧烷烃和异硫氰酸酯类单体的...
张建,男,北京化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201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沸石合成与应用,生物质转化。主要从事绿色多相催化过程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和应用,主要研究兴趣涵盖催化加氢、酸碱催化等重要催化反应过程,发展高效高稳定沸石催化材料设计合成方法、...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伍广朋研究员课题组通过简单的季铵化和硼氢化两步反应简单高效的设计了一类具有超高催化效率的有机催化剂。由于合成步骤简单、几乎无损失,催化剂在实验室就可实现公斤级的制备。这类催化剂在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20–0 ℃)展现了活性聚合特征,催化剂用量可低至5 ppm...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纳米CaO基CO2吸附剂; (2)反应吸附强化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技术ReSER (3)甲烷蒸汽重整制氢复合催化剂; (4)CaO反应吸附烟气中CO2捕集技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