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头夜送客”,《琵琶行》的首句,就时间、地点、人物一并俱全,朝朝代代无数人张口一吟,就宛若置身唐元和十一年那个夜晚的浔阳江畔,被秋月所照,见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听到天籁般的琵琶琴声。年轻时我背诵过《琵琶行》,在岁月的磨损下,许多句子都已模糊残缺了。那时曾怀疑只是为赋新诗,江州司...
在本文中作者没有详细描写浔阳江头送别这一事件,而是将其简写,一笔带过,是因为“浔阳江头那一夜”只是作者介绍白居易的一个切入点,文章从这个点拓展开来,详细介绍了白居易被贬前后的相关内容,可以让读者更加详细具体的了解他,彰显了文化散文内容丰富、主题深刻的特点。小说只在第一段和第三段中简略描写了浔阳江头送...
曾领头智取生辰纲的晁盖于是带着一群兄弟来江州劫法场,从刀下把宋江救出,上了梁山。 施耐庵写的不是历史,这位仅在明初当过三年小吏就弃官隐乡的江苏人,可能一辈子双脚都未必踏上过江州,为什么却把小说主人公如此重要的命运转折点安排在这里?是因为他迷白居易和数次到此游览过的苏东坡?“浔阳江头夜送客”,《...
浔阳江头那一夜林那北入秋了,暮色当头,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
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 马蹄敲击着地面,不太急。如果没有鞭子,无论老马还是新马,都有自己的节奏,它会依据当天吞下去的粮草多少、是否合胃口来决定步子的缓疾。入秋了,暮色当头,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
②略写浔阳江头送别的场景,详写白居易到浔阳的各种境况,想象其身处浔阳的心境,凸显出文化散文的语言之美。③略写浔阳那一夜,详写白居易面对人生的态度和选择,既使文章得到拓展,又使文章的各个内容和浔阳那一夜产生关联,体现了文化散文自由不拘、形散神聚的特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春节前后,省作协微信公众号将分批推送这些作品,今天推送作家林那北的《浔阳江头那一夜》。 ——编者 大美八里湖(麻小昌 摄) 浔阳江头那一夜□林那北马蹄敲击着地面,不太急。如果没有鞭子,无论老马还是新马,都有自己的节奏,它会依据当...
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 入秋了,幕色当头,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 虽小时候曾在苏断皖辗转寄居过,但从二十八岁进京应试起,这十几年,他都是在早得又干又燥的天穹下晨起幕眠,雨比节日还少,周围祈求甘露的仪式连绵铺开,百姓的祷告...
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 马蹄敲击着地面,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 从二十八岁进京应试起,这十几年,他都是在又干又燥的天穹下晨起暮眠,可是去年秋天他突然卷起行囊一步步离开自己熟悉的皇城,蹚过黄河,涉着长江,来到此,竟一下子满眼是...
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 入秋了,暮色当头,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 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 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一年多以前,他还在宫中,围绕太子悠哉当着左赞善大夫。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