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次大的战役中,济南之战是南军为数不多的一场胜利之战,不仅收复了德州,还成功地将朱棣打回北平。指挥济南之战的是盛庸和铁铉。靖难之役初始,铁铉跟着耿炳文管理四十万大军粮草。后耿炳文战败,兵粮散失。建文帝又遣曹国公李景隆督兵六十万进征,铁铉又多方措置,支给粮草。不料李景隆累次战败,在白沟河...
燕军多次攻城均以失败告终,铁铉趁燕军攻城受挫、士气低落之际,多次派兵于夜间出城偷袭,焚烧了燕军大批攻城器械。济南城久攻不下,燕王朱棣十分着急,多次劝铁铉出城归降,然铁铉始终拒绝投降。朱棣没有办法,只得下令继续攻城。然而,连续攻击了近3个月之后,济南城已经固若金汤,燕军连一个城角也没攻占,朱棣急红了眼,...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燕王朱棣借口"清君侧"发动靖难之役。在攻打济南城时,朱棣屡战屡败,三次败给从未上过战场的济南知府铁铉。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身经百战的燕王在济南城下折戟?铁铉又是如何凭借一块木牌,让朱棣无功而返?这场看似胜负已定的战役,为何出人意料地上演了一出文人制胜武将的戏码?一、朱棣发...
”毛泽东主席认为,拿下兖州、济宁后,山东兵团休息两周,立即进攻济南,而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等部则在敌增援途中寻敌歼之,通过山东兵团攻打济南,调动敌人北上,毛主席认为“敌非北援不可”,这样,变敌人主动攻击我华东野战军南线各部为逼敌被迫北上救援济南,在增援途中,可寻机歼敌,敌只得分兵,首尾不能兼顾。而...
一波三折的济南之战使朱棣始料不及。铁铉和盛庸这两位陌路人竟能凭借智勇双全,屡次击退燕军的猛攻,这在朱棣的意料之外。面对这座坚不可摧的城池,朱棣不得不暂时放弃围攻,先行回师整顿。燕师在济南城下驻扎已有数月,粮草告急。为保存实力,朱棣决定暂时撤军。他对将士们说:"此番虽败于天时,但济南终将不保...
经过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即许谭兵团4个多月的艰苦决战,歼灭了国民党武装部队14万余人,将胶济、津浦铁路沿线的大多数城市收入囊中,只剩下济南、青岛、临沂几座孤城兀立在华东广袤的大地上,而这几座城市中,位于南京和天津之间的华东第一大城济南,由于其特殊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解放军下一个必争之地...
水军将领临阵倒戈,李景隆开门投降,朱棣想要取得靖难成功,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正因济南之战,导致朱棣对铁铉恨之入骨,荣登大宝之后,朱棣不仅下令将铁铉凌迟处死,就连其家人也不放过,铁铉父母被发配海南,长子充军,次子充做官奴(后被虐待而死),妻子杨氏和年仅四岁的女儿则被发配到教坊司为妓。
1639年正月初二,济南保卫战的第九天,清军再一次发起了猛烈进攻。他们顶着盾牌和门板,架起上百架云梯,蜂拥地冲向城墙。 由于城上矢石耗尽,补充得不及时,结果西北处的城墙首先失守。山东巡按宋学朱正好就坚守在这里,他见敌军冲上城头,就勇敢拿起武器率众与清军肉搏。激战中,宋学朱的面部被砍伤,最终被俘,被俘后他依然...
济南城之战,铁铉与盛庸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建文帝下旨将铁铉擢升为山东布政使,并参赞军务,没过多久又擢升为兵部尚书。而盛庸则是封为历城侯,并且被任命为平燕大将军,代替李景隆的位置。这一次建文帝终于做了一次对的决定,不过虽然多位大臣都建议将屡次落荒而逃的李景隆斩杀,建文帝考虑到是亲戚,并没有应允...
毛主席在此关头展现坚定决心,特立军令状:济南一战若败北,将斩下司令员许世友的首级,打副司令王建安40军棍,自己也官降三级。这显示出毛主席对济南战役的极端重视。必胜之战 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实力逐渐增强,而国民党军队的人数却下降。在这有利的形势下,我党决定乘胜追击,发动大歼灭。济南作为解放军首个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