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东南四五峰,丙子年秋月上浣程门作552程门 浅绛彩山水纹象耳琮式瓶30.5cm.HighRMB: 无底价<< 下方可滑动查看清晰大图 >>554俞子明 浅绛彩「博古图」四条屏16.5cm.Wide 41cm.High×4RMB: 无底价题识:花开富贵,秋八月上浣写于昌江室,俞子明作;吉祥如意,时在葵卯仿仇十洲山人笔法书与昌江室...
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浅绛彩瓷器的特点:(1)浅绛彩纹饰绘画时,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用墨彩勾画图案,然后略加皴擦再涂上淡淡的赭红色、淡...
故粉彩之黑深而亮,浅绛之黑浅而淡,但烧成效果似水墨浑化,别有韵味;⑵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则无;⑶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攻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
1.颜色:浅绛彩主要以淡绛红色为特征,这种颜色通常是淡雅的、粉红色或带有绛红色的浅色调。其他釉彩可能具有不同的颜色,如青花釉彩、五彩釉彩等,它们的颜色和色调各不相同。2.技术:浅绛彩通常是通过在瓷器表面施加特殊的釉彩,然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这个过程需要严格的温度和釉彩控制,以确保颜色的均匀性和质量...
浅绛彩瓷是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进行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清光绪「筱园珍藏」款山水题诗文四方花盆「筱园珍藏」款 D:21cm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
浅绛彩瓷既有当时御窑器风骨,富有名家气质,又兼具文人画的雅致。其题材除山水外,尚有人物、花鸟、走兽之类。浅绛彩一反传统色彩鲜丽、浓重的特征,以其深厚的文人绘画风格和清新淡雅的画面,深受大家喜爱。 烧制历史 浅绛彩的产生 清代晚期,因国力空虚,御窑厂的生产也是时断时续。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各...
1879 程友石 梅花浅绛瓷板 题识:更无俗艳能相杂 惟有清香可辨真 己卯春初画于 山庄 友石程志 钤印:程氏 L:33.5cm W:44.5cm 程友石,名志,又名光志,安徽休宁海阳镇人。同治至光绪浅绛彩画师,擅画梅花、兰花、墨竹,色调淡雅,极具文人情趣,书法也独显风采。此作构思奇正有方,梅枝倾斜动态十足,花型正、侧、...
咸丰5年(1855年)御窑厂画师程门与次子程荣合作画的浅绛彩“山水人物花耳扁壶”(现藏安徽省黟县文物管理所)便是一例。在上述300余件器物中,咸丰朝所画浅绛彩瓷只有两件。这是最早一件,也是程门画浅绛瓷已知最早的一件实例。另一件是张子祥(张熊)在咸丰6年(1856年)所画的《四清图》瓷板画。
答案就是清末的浅绛彩瓷,这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其标准工序是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
关于浅绛彩瓷的界定与划分 对于浅绛彩的定义,一直都是比较明确的。即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色的瓷釉上绘画,再染以淡赭、水绿、草绿、淡蓝及紫等颜色,经低温烧成,其绘画效果与纸绢的浅绛画近似,此类器物被称之为“浅绛彩瓷”。浅绛彩瓷早期用色较素雅,颜色多比较浅淡,但有几种颜色较为浓艳,如花青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