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利用赤道发动机反向喷射停止地球自转,再开动全部发动机让地球加速至逃逸速度脱离太阳系,开始流浪。流浪的最终目标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的合适轨道,这个流浪过程要经历几十代人。地球刹车停转时,地球日落了三天三夜,主角降生,在十多年后,地球开始加速围绕着太阳绕圈,期间主角经历了地球在近日点的全球恐慌、经历了...
依照影片中描述的“流浪地球”计划,人类给地球安装上万座巨大的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它们被称作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年迈的太阳,飞往最近的恒星——比邻星。 但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平均半径6371公里,质量超过59万亿亿吨。要让它飞往比邻星,需要脱离太阳引力,只靠人造的发动机还不够,于是电影里让它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
《刘慈欣科幻故事里的自然科学·流浪地球篇》也按照《流浪地球》原本的故事线索,以宇宙诞生到太阳将要发生氦闪为时间轴,以地球面临危机与人类坚持追寻新生为叙事线索,先后上演了“氦闪来啦”“生态系统之谜”“神奇的行星发动机”“地球上路了”等九幕剧目...
生态系统是在地球巨大的空间里,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演化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我们目前不具备在隔离系统中人工建造生态基地的能力,更不具备长时间星际远航的能力,地球仍然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带着地球流浪的难度也很大,难就难在动力上,电影中...
前面说到恒星的质量越大寿命越低,质量越小寿命越长。比邻星的质量是太阳的八分之一,科学家通过计算比邻星的寿命至少有数千亿年,而现在整个宇宙的年龄不过只有138亿年,所以《流浪地球》中选择比邻星作为我们地球永恒的恒星。 比邻星照片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还有哪些知识点呢?欢迎大家讨论...
4、流浪时代Ⅰ(加速)地球发动机全速开动,用500年时间将地球加速自光速的0.5% 并以此速度前进1300年。5、流浪时代Ⅱ(减速)发动机调转方向,开始500年减速。在航行2400年后到达比邻星轨道。6,新太阳时代 再经过100年时间,地球将泊入这颗恒星的轨道,成为它的一颗卫星。这时地球的地表才能慢慢恢复到我们现在的状态。
而可知木星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318倍,在《流浪地球》中,地球作为一个超大航天器要逃离太阳系,正好需要借助木星的引力实现弹弓效应。 这里以木星(红色球)和地球(蓝色球)的示意图进行说明: 1、地球以速度V靠近木星,而木星在轨道上以速度U运行; 2、足够靠近后,地球被木星引力抓住、牵引、优雅地转体半周,然后像掷链...
3、流浪时代Ⅰ(加速) 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比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位于半人马座α星 4、流浪时代Ⅱ(减速) 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 5、新太阳时代 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一颗卫星。 期间,地球发动机将不间断地开动500年,到时地球将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地球...
《流浪地球》电影中,地球已经到达了地木“流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103万公里)。在此处,液体和气体不再能被地球引力束缚,而倾向于逃逸;而岩石还勉强能凭借自身的硬度坚持一会儿↓↓↓ 图d 地木流体洛希极限模拟(二维简化模型) 再靠近木星一点,地球将进入地木“刚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7.44万公里)。在此处,就连坚硬的...
虽然这是一个科幻电影,但是还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上,作为一个科普的公众号,今天咱们尝试来聊聊里面的一些科学。 电影故事背景改编于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其中一部分,跟原著有些不一样,但是整体故事背景也没有偏离太多,都是围绕着太阳要爆炸,人类带着整个地球逃亡,中间陷入被木星俘虏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