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今年5月3日,韩国LG电子(LGElectronics)WonjaeChang,JungsubKim,JeongSooLee等,在Nature上发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体自组装(FSA)技术的新转移方法,称为磁力辅助介电泳自组装技术(MDSAT),它结合了磁力和介电泳(DEP)力,在15分钟内,实现了同时的红色,绿色和蓝色(RGB)LED转移,转移良率为99.99%。 该报告中的磁力辅...
近日,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和LG的科学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被称作流体自组装(FSA)的新技术,它使用震动运动来定位和键合微观LED芯片或晶片到基板上。据悉,通过FSA技术,该团队在短短60秒内组装了一个拥有近2万个芯片的两英寸蓝色发光面板。这意味着在大规模生产高效、低成本大型MicroLED方面韩国取得了重大进展。
微流体技术对纳米/微制造具有极大的兴趣,但传统上仅限于微通道内。打破这一限制,开发二维微流体技术有望拓展微流体技术的潜力。图1. 自组装二维微流体制备PMFS的概念及其在锂金属负极中的应用 四川大学王宇、傅雪薇等通过利用多孔电池隔膜的毛细管效应,提出了一种自组装毛细管二维微流体的概念,以实现在隔膜上控制...
技术有望解决微元件组装面临的困难,它具有对大批量微元件在三维空间上并行地,精确地对位组装的能力.根据微元件在基板组装位置上的对位方式,本文将流体自组装分为三类:外形匹配式对位的流体自组装,粘结剂导向式对位的流体自组装和混合对位模式的流体自组装,并分别对其做了详细的介绍,文章最后展望了流体自组装技术的...
据eLux介绍,流体组装巨量转移方法可解决Micro LED外延片波长不均匀的问题,避免显示屏出现马赛克现象,能够有效提升Micro LED外延片的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对于解决巨量转移的瓶颈问题,流体组装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巨量转移技术相关的布局上,此前还有消息传出,华为采购了日本东丽(Toray)的转移...
韩国发布流体自组装技术助大规模量产MicroLED 近日,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和LG的科学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被称作流体自组装(FSA)的新技术,它使用震动运动来定位和键合微观LED芯片或晶片到基板上。据悉,通过FSA技术,该团队在短短60秒内组装了一个拥有近2万个芯片的两英寸蓝色发光面板。这意味着在大规模生产高效...
微流体技术对纳米/微制造具有极大的兴趣,但传统上仅限于微通道内。打破这一限制,开发二维微流体技术有望拓展微流体技术的潜力。 图1.自组装二维微流体制备PMFS的概念及其在锂金属负极中的应用 四川大学王宇、傅雪薇等通过利用多孔电池隔膜的毛细管效应,提出了一种自组装毛细管二维微流体的概念,以实现在隔膜上控制良好...
近日,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和LG的科学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被称作流体自组装(FSA)的新技术,它使用震动运动来定位和键合微观LED芯片或晶片到基板上。据悉,通过FSA技术,该团队在短短60秒内组装了一个拥有近2万个芯片的两英寸蓝色发光面板。这意味着在大规模生产高效、低成本大型MicroLED方面韩国取得了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