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九日,洪承畴从睿亲王多尔衮率军1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遂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清兵入关、定鼎北京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
永历政权从内部分崩离析,洪承畴顺利平定南明。 事实上,洪承畴在平定江南的过程,确实是坚持了"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尽管他尽量想要避免沾染同胞的鲜血,但作为曾经的明朝重臣,洪承畴却在降清后为了前程不遗余力地为清廷卖命,这已然让他坐实了"汉奸"之名。 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令人统计了120名明朝叛臣,并编了一...
崇祯即位后,将洪承畴委以重用,任命他为延绥巡抚,驻守边疆。这期间的洪承畴其实十分痛恨背叛投降的行为,多次将敌军的叛将斩杀于阵前,可以说此时的洪承畴还是一位正义之士。而且在日后与清军的作战中,洪承畴也身先士卒,但是松山之战却彻底改变了洪承畴的人生走向,也使得明朝失去了一位得力将领,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洪承畴的早年经历与明朝仕途 洪承畴,这位在明清交替之际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于 1593 年出生在福建泉州南安英都的一个普通家庭 ,自幼家境贫寒,却对诗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他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聪慧。七岁时,洪承畴进入溪溢馆接受启蒙教育,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回家帮母亲做豆腐干。然而,他...
取得胜利的清军转而将江松山重重围困,崇祯皇帝下令死守,洪承畴也决心死守,不过对城内的明军来说,就是死守也难以维持,因为松山城外遍地都是清军,已然陷入重重围困之中的他们,感到绝望;同时城内的粮草眼看就要吃完,短期内明朝也难以拼凑出足够的救援部队。
洪承畴是明末清初的大臣,提到他,很多人都说他是个褒贬不一的人物,虽然已经盖棺,但却无法定论。其实,私以为,洪承畴已经盖棺定论,他的人生也不是褒贬不一,而是彻彻底底的贰臣。洪承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虽然天资聪颖,但是家庭贫困,因此没上几年私塾就辍学在家,靠卖豆腐干补贴家用。洪承畴聪明伶俐,卖...
洪承畴祖籍福建南安,他当然是汉族。只不过洪承畴后来投降清朝后被皇太极编入了镶黄旗汉军,结果就是洪承畴这一支从此从汉族变成了满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福建南安洪氏都成了满族。洪承畴有一子三女,女儿们都嫁给了福建晋江名门望族,儿子洪士铭是清朝顺治年间的进士,最终做到了太常寺正卿。洪承畴的孙子洪奕沔还娶了...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英都人。洪承畴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后降清。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
洪承畴是明末的重臣,深得崇祯皇帝器重和信任,甚至被视为“最后的杀手锏”。不过,他却在兵败被俘后投降满清,更积极协助清军入关统一中国,获得了“开清第一功”的评价。关于洪承畴被俘后投降的原因,后世一直都存在着疑问,认为他从“绝食求死”到“欣然归顺”完全是孝庄的功劳。难道,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