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奕今身役苦,终不辞”“关河两碍,制不由身”,从这两句可以看出,洪奕虽思乡心切,但是,军令如山,身不由己,体现出一个戍边将士忠孝两难全的无奈。 “《洪奕家书》是吐鲁番出土的众多家书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件。”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爱峰介绍,这件文书不仅展现了一个普通戍边将士的愁思和情怀,同时对研究...
经过全市各级党组织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精心策划和认真打磨,共有9个优秀案例作品获得市级集中展示。 今天为您推送由吐鲁番市市委党校报送的作品:《歌颂新时代,致敬戍边人——古今对话<洪奕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烽烟...
现藏吐鲁番地区博物馆的此件文书,2004年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396号唐墓,双面书写,正面为官文书,背面为家书,因写信人自称“洪奕”,定名《洪奕家书》。 从家书内容看,洪奕为唐代西北边塞士兵,离家到西州(今吐鲁番)已两年,思乡心切,写信问候家中爹娘。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在东突厥复兴并觊觎西域的大背景下,洪...
笔者好事,试着以此家书与吐鲁番学中同时期(唐朝)从军诗作了比对阅读,有点心得:从军诗一般抒发单一的情感,而洪奕家书则是酸、甜、苦、辣俱备,感情世界全面、逼真和细腻。 1、酸:边疆松懈、战事无期。 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中的第三十五首:“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到了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也就是《洪奕家书》写后的两年,后突厥政权终于向大唐求和,到了开元十三年(725年)彻底归顺大唐。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封家书主人公洪奕,如果有幸能够坚持两年的话,也终将会看到一个开元盛世下和平而繁荣的西域,而这片和平与繁荣,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如洪奕这样普通士...
现藏吐鲁番地区博物馆的此件文书,2004年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396号唐墓,双面书写,正面为官文书,背面为家书,因写信人自称“洪奕”,定名《洪奕家书》。 从家书内容看,洪奕为唐代西北边塞士兵,离家到西州(今吐鲁番)已两年,思乡心切,写信问候家中爹娘。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在东突厥复兴并觊觎西域的大背景下,洪...
从《洪奕家书》解读从军诗 任国征《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11日 15 版) 近期文化部和新疆区政府等共同主办的“西域遗珍——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上,展品超过半数为孤本,许多文献是首次面世。其中,吐鲁番地区博物馆的《洪奕家书》最为引人注目。此信为黄纸黑笔书写的11列字的家书,因写信人自称...
现藏吐鲁番地区博物馆的此件文书,2004年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396号唐墓,双面书写,正面为官文书,背面为家书,因写信人自称“洪奕”,定名《洪奕家书》。 从家书内容看,洪奕为唐代西北边塞士兵,离家到西州(今吐鲁番)已两年,思乡心切,写信问候家中爹娘。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在东突厥复兴并觊觎西域的大背景下,洪...
“《洪奕家书》是吐鲁番出土的众多家书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件。”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爱峰介绍,这件文书不仅展现了一个普通戍边将士的愁思和情怀,同时对研究唐开元时期的一些西域史事及戍边将士的情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行政管辖与治理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