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赋【作者】王褒 【朝代】汉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苍色之润坚。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风萧萧...
(译文)静下心来慢慢聆听洞箫奏出的旋律,品味随之吟唱的赋歌,众声齐发,时急时缓,高而不噪,低而不虚,跌宕起伏,连绵而不绝,向四周更远的地方渐渐散淡。余音袅袅似断未断之时,只听得洞箫突然变调,奏出更为妙绝的乐音。间奏一段之后,又回到主旋律上来,与天籁般的吟唱声相和...
《洞箫》以前,无论散文或诗赋,虽亦间用骈偶,但无如此赋之二者。自此以后,骈偶文字,在赋中与日俱增,至魏晋六朝,竟成骈赋。可以说,王褒《洞箫》一赋,实开魏晋六朝骈骊文学之端。刘勰曾说:“子渊《洞箫》,穷于声貌。”应是对王褒《洞箫赋》上述艺术特色的恰当评语。王褒的《洞箫赋》是一篇出色的咏物...
《洞箫赋》是西汉文学家、音乐家王褒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写做箫的竹,再写箫的制作及吹奏者,接着写箫声极尽其妙的变化,然后写箫声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最后再写箫声的余音袅袅和不绝如缕。全赋词藻华美又生动形象,用语准确而又鲜明,无堆砌之弊,却极尽精巧之致,同时音调和美,句式整饬,虽骈偶而不呆板凝滞...
作用:写箫声的句子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箫声的悲凉。原文: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白话译文:洞箫呜呜作声,像是...
洞箫声如同贵宾相聚时的礼仪,庄重而从容不迫。这里用比喻的方式描绘了洞箫声的优雅与高贵。 “若大帝之所居,焉绵绵而纷纷纭纭。”最后,作者将洞箫声比作天帝的居所,那里云雾缭绕、纷繁复杂而又连绵不绝。这是对洞箫声神秘莫测、变幻无穷的最高赞美。 综上所述,《洞箫赋》通过对洞箫声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
王褒的《洞箫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对《七发》中相关的片断的扩充,但《七发》并不以音乐命名,而且音乐也只是其一部分,所以《洞箫赋》应是现存最早的、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 《洞箫赋》的结构布局具有相对的完整*,作者详细地叙述了箫的制作材料的产地情况,然后写工匠的精工细作与调试,接着写乐师高超的演奏,随后写...
王褒的《洞箫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对《七发》中相关的片断的.扩充,但《七发》并不以音乐命名,而且音乐也只是其一部分,所以《洞箫赋》应是现存最早的、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 《洞箫赋》的结构布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作者详细地叙述了箫的制作材料的产地情况,然后写工匠的精工细作与调试,接着写乐师高超的演奏,随后...
《洞箫赋》作品赏析如下:结构布局:此赋分为五段,正文四段,尾声一段。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先写做箫的竹,再写箫的制作及吹奏者,接着写箫声的变化,然后写箫声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最后写箫声的余音袅袅,布局严谨,逻辑严密。语言风格:词藻华美,生动形象,用语准确鲜明,无堆砌之弊,极尽...
《洞箫赋》是西汉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写做箫的竹,再写箫的制作及吹奏者,接着写箫声极尽其妙的变化,然后写箫声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最后再写箫声的余音袅袅和不绝如缕。全赋词藻华美又生动形象,用语准确而又鲜明,无堆砌之弊,却极尽精巧之致,同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