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洛阳宫灯创自东汉,源于汉光武帝在新宫内外张灯结彩的庆祝活动。元宵节时,宫灯争奇斗艳,点缀了整个城市。随着时间的流转,宫灯制作技术逐渐流入民间,流传至今,成为洛阳独特的传统手工艺。 元宵佳节,家家户户悬挂宫灯的习俗,不仅在洛阳盛行,也逐渐传遍全国。在隋唐时期,洛阳宫灯达到鼎盛,成为人们庆祝节日的重要元素...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洛阳宫灯也随之没落。宋末元初,中原地区政局动荡、经济凋敝,洛阳宫灯也因此遭受到重创。至明代时期,洛阳宫灯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二、制作工艺 洛阳宫灯种类繁多,有张合架纱绸宫灯类、老样宫灯、清化样宫灯、拼装架方形彩绘宫灯、拼装架多角彩绘宫灯...
洛阳宫灯起源于东汉,盛行于隋唐,历经风雨,依旧璀璨。传说,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定都后,为庆贺太平盛世,于元宵佳节在宫廷中张灯结彩、盛宴欢庆,各式宫灯竞相绽放。自此,宫灯制作技艺从宫廷走向民间,“宫灯”之名流传千古。洛阳宫灯的这一历史悠久的灯彩艺术,起源于东汉,盛行于隋唐,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成为...
洛阳宫灯,为传统灯彩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洛阳市及其周边地区。2008年,灯彩(洛阳宫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洛阳宫灯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流向民间,“宫灯”之名...
品种分为纱灯类、方灯类、多角类等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各类灯,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洛阳宫灯世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古都洛阳的文化品位。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 洛阳水席始于唐武则天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保留下来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套宫廷御宴。所谓水席有三层含义:一是用最...
在 2025 年春节非遗热搜榜上,“洛阳宫灯” 以黑马姿态冲进前十。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在 00 后女孩陈雨桐手中焕发新生。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让宫灯从博物馆走向年轻人的生活,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创新范本。一、传统技艺的年轻化表达 陈雨桐的宫灯工作室里,既有古典花鸟图案的宫灯,也有融入赛博朋克...
洛阳宫灯有一个特点,就是用时撑开,不用时合上,伸缩自若,收藏方便。圆形宫灯为洛阳宫灯的主打产品,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让洛阳宫灯走出皇宫的,是汉明帝刘庄。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一日晚上,大汉王朝明帝梦中见到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早上,明帝说梦与众位大臣...
一盏灯就是一部历史,千年的指尖传承,探索非遗文化—洛阳宫灯 #岁月窖藏历久弥香#在我国所有城市当中,有“神都”之称的,我想那一定就是河南洛阳了。而洛阳居天下之中,它有着4000多年的城市历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同时它也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因此每年它都吸引着大量...
人走艺不绝。近日,记者在老城区鼎新街4号王家宅院见到了王福信老人的长子王建水和次子王建明,并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制作洛阳宫灯的过程。 ﹀ 穿骨架 ﹀ 塑形 据了解,老王家制作宫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王福信,是王家的第五代传人。2008年,王福信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其长子...
(12分)繁光疑星落,巧灯竞琳琅 — —洛阳宫灯①唐代诗人元稹在 《灯影》中吟诵:“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 ”宫灯又名灯彩,兴于东汉,盛于隋唐。 传承至今的洛阳宫灯集剪纸、 雕刻、 书画、竹编等工艺于一体,做工考究、工艺独特。这些灯品大体上可分为张合架纱绸宫灯、拼装架方形彩绘宫灯、 拼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