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图卷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齐名,被誉为“六朝四大家”。他的绘画理念强调传神,提出了“迁想妙得”和“以形写神”等重要论点,这些观点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传世佳作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该画作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洛神美丽绝...
顾恺之有传世名画《洛神赋图》,该作品在是根据曹植《洛神赋》而创作的一幅画作,展现出了顾恺之高超绘画技巧,艺术手笔,美轮美奂,生动无比,令行家都赞不绝口。虽然我们看到的不是顾恺之真迹,为宋人临摹版本,但是很好还原了顾恺之的原作。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版本是四个版本之一,该作品上有诸多名家题跋和印章,给...
顾恺之传世之作《洛神赋图》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上蔡(今河南汝阳)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被嫁给其兄曹丕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在获得甄后...
辽宁省博物馆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是顾恺之绘画的重要传世摹本,系北宋佚名作品,绢本,设色,高27㎝,长635.3㎝。原作是根据三国曹植的抒情名篇《洛神赋》为依托而创作的连环画,是传世中国画中以文学为题材的最早作品之一。作品按曹植《洛神赋》文意安排画面顺序,分22段设色绘人物、山水、龙鱼、车马、神物,...
洛神赋图:是东晋时代的画家顾恺之偶然读到三国时代(220-280年)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后有感而作的。由于顾恺之所作原本现已亡佚,仅存数套摹本传世。辽宁本《洛神赋图》应是南宋高宗时期,大约1162年之前所做的摹本,忠实保留了六朝时期原本(约成于560-580年)的构图、图像与图本部列的图貌。辽宁本《洛神...
在《洛神赋图》中,通过顾恺之精致的描绘,观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特别是曹植与洛神相见的场景,曹植眼中流露出的惊喜与爱慕之情,表露无遗,却又保持了翩翩公子的矜持。这种对形与神的表达,无疑是魏晋风度的最佳诠释。人格之美的诠释 除了外貌上的美,魏晋士人对道德和人格的追求同样独特。“清”是...
《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出自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之手,原卷为设色绢本,横572.8厘米,纵27.1厘米。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是一幅融会贯通的长卷,不过原作现在已不知所踪。现在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据说,该画是顾恺之 某一天...
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二、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三、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四、唐代·韩滉《五牛图》 五、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七、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八、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九、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