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发了毒誓,以洛水为证,应该有几分可信度。于是,曹爽放弃了抵抗,带着皇帝和随从返回了洛阳。他低估了司马懿的狠。曹爽一回到洛阳,就被软禁了。随后,司马懿迅速发布诏书,指控曹爽谋反,并开始清算他的亲信和党羽。短短几天时间,曹爽一家三族,以及主要幕僚,全都被处死。所谓的洛水之誓,不过是司马懿的...
一、洛水之誓 《晋书》和《三国志》都提到,司马懿靠洛水之誓说服了曹爽放弃抵抗。这洛水之誓在历史上分量极重,光武帝刘秀也曾在此地立下誓言并信守不渝,因此它的神圣性更加凸显。曹爽之所以信任司马懿,是因为他受了刘秀的启发,但后世很多人觉得曹爽挺笨的,他手里有皇帝和大军,竟然还被司马懿给骗了。司马...
众所周知,由于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违背自己指着洛水所发的誓言而夷灭了曹爽的三族,“洛水之誓”从此成为一个贬义词。但鲜为人知的是,汉光武帝刘秀也有“洛水之誓”,而司马懿以前的“洛水之誓”是无可争议的褒义词。那么汉光武帝刘秀的“洛水之誓”是什么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书生误国”的王莽在...
司马懿如此做法无疑是突破了当时的人伦道德底线,洛水之誓的不可逾越性瞬间不复存在,对于人们来说,这样的誓言是十分严肃的,并且带有天子和神灵的公信力,公然违反无疑是对皇帝的最大蔑视,如此酿成的后果非常严重。首先就是洛水历史地位的巨大变动,原本有光武帝刘秀在此发誓,再加上曹植洛神赋的观赏性,这里原本...
洛水之誓成了司马懿的假面,他背后的真正目标是让自己站上权力的巅峰,掌握魏国的未来。 这时,司马懿对曹爽的信任,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他心里明白,唯有权力才是永恒的支柱。 为此,他甘愿将昔日的誓言踩在脚下,甚至为了自己的野心,不惜彻底背叛曾经的承诺。
所有这些不幸,其实都源于司马懿在洛水畔立下的那个誓言,那个谎言种下的祸根,最后竟然导致了整个朝代的覆灭。《——【·结语·】——》“洛水之誓”啊,就像是一面能照出权力和诚信老矛盾关系的镜子似的。司马懿的这一决定,不光毁了自家后代的出路,还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影响。所以,这句"司马昭之...
司马懿的洛水之誓:权谋的伪装 曹魏政权后期,内部权力斗争日益激烈,司马懿与曹爽成为了这场角逐的两大主角。公元 249 年,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扫。司马懿看准时机,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京城。他效仿刘秀,派曹爽的心腹尹大目前去劝降曹爽,并指洛水为誓。司马懿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曹爽交出兵权,放弃...
一、洛水之誓 《晋书》和《三国志》都提到,司马懿曾利用洛水之誓让曹爽放弃抵抗。洛水之誓在历史上有很重的分量,因为光武帝刘秀也曾在这条河上发誓,并信守诺言,这就让洛水之誓显得特别神圣。曹爽之所以信任司马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秀的先例。虽然后来很多人觉得曹爽挺傻的,毕竟他手握皇帝和军队,竟然还会被...
洛水之誓之前,人们对这些庄重承诺高度敬畏。刘秀曾经就在洛水前发誓,终身兑现诺言,所以后来的曹爽信得理直气壮。可司马懿彻底翻了这个牌,搞完政变就翻脸,杀掉曹爽全族,还掌权把持朝政,活脱脱把洛水变成了“普通小河”。老百姓的反应呢?一边骂曹爽窝囊,一边对司马懿“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还有人说,...
因为刘秀的教训,司马懿后来违背了洛水之誓,所以他遭受了长达上千年的骂名。那么,真实的历史上第一次洛水之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情节呢?当时刘秀面对他杀兄仇人的时候,为什么最终能够毫不犹豫地放过他呢?而朱鲔和刘秀之间的仇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另外,朱鲔投降后,为什么刘秀最终决定不背弃自己的誓言,让朱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