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 [ yáng wù pài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yáng wù pài ] 清末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不假思索 众志成城 厚德载物 响遏行云 奋发图强 如火如荼 无微不至 浅尝辄止 ...
洋务派的意思 洋务派含义解释 洋务派 [ yáng wù pài ] ⒈ 清末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1860年(咸丰十年)后,清政府中央以奕訢(恭亲王)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主张依靠外国授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等,镇压人民反抗。保持封建统治。被称为洋务派。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乃失势。
洋务派主要指 清朝末期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官员 ,他们以“自强”、“求富”为旗帜,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致力于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现代化事业。这些官员主张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以达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洋务派主要是一些在清朝晚期政治上较为活跃的官员。他们主张通过引进...
洋务派产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是清王朝统治集团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的产物。它的基本主张是要求在固有的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增添一些资本主义的皮毛,即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此相应,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主要主张是礼、法并用,宽猛相济;以纲常名教为本,在中国原有的法律制度基础上,采用...
( 1 )洋务派是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它的主要政治主张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的阶级属性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2 )洋务运动是洋务派在 19 世纪 60 ~ 90 年代掀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运动...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 【扩展知识】 洋务派的政治主张: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概括了洋务派政治主张的两个基本点。 “外须和戎”,主张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同外人的争端,避免武装对抗。洋务派认为,中外实力相差悬殊,如果打仗,中国“即暂胜终必败”,遇到麻烦...
洋务派 成语(Idiom):洋务派发音(Pronunciation):yáng wù pài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中国晚清时期一些人为了引进西方技术以振兴国家而倾向于模仿西方的派别。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洋务派是指晚清时期一些人为了振兴国家,倾向于模仿西方的派别。他们主张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以加强中国的实力和国际...
主持和提倡兴办洋务的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外国侵略者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个派别。在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诉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曾国藩(公元1811~1872年),中国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帅。为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