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道里记》序姚鼐余尝病天下地志谬误,非特妄引古记,至纪今时山川道里,远近方向,率与实舛,令人愤叹。设每邑有笃学好古能游览者,各考纪其地土之实据,以参相校订,则天下地志何患不善?余尝以是语告人,嘉定钱辛楣学士、上元严东有侍读,因为余言泰安聂君《泰山道里记》最善,心识其语。比有岱宗之游,...
《泰山道里记》序 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余尝病天下地志谬误,非特妄引古记,至纪今时山川道里,远近方向,率与实舛,令人愤叹。设每邑有笃学好古能游览者,各考纪其地土之实据,以参相校订,则天下地志何患不善?余尝以是语告人,嘉定钱辛楣学士、上元严东有侍读,因为余言泰安聂君《泰山道里记》最善,心...
泰山道里记序翻译及原文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坐风雪,历齐河、短明,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减半,至于泰安。就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尼里。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
泰山道里记序翻译及原文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坐风雪,历齐河、短明,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减半,至于泰安。就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尼里。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泰山道里记》序(清)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清)姚鼐 余尝病天下地志谬误[2],非特妄引古记,至纪今时山川道里,远近方向,率与实舛[3],令人愤叹。设每邑有笃学好古能游览者,各考纪其地土之实据,以参相校订,则天下地志何患不善?余尝以是语告人,嘉定钱辛楣学士[4]、上元严东有...
《泰山道里记》序 我曾感叹天下地理志中的谬误,不仅因为随意引用古籍,就连记载现今山川道路距离、方位,都与事实不符,让人愤慨。如果每个县邑有致力于求学好古且善于游览的人,各自考据其地的实据,相互校订,则天下地理志何愁不完善?我曾向人谈及此事,嘉定的钱辛楣学士、上元的严东有侍读表示,...
《泰山道里记》序(清)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清)姚鼐 余尝病天下地志谬误[2],非特妄引古记,至纪今时山川道里,远近方向,率与实舛[3],令人愤叹。设每邑有笃学好古能游览者,各考纪其地土之实据,以参相校订,则天下地志何患不善?余尝以是语告人,嘉定钱辛楣学士[4]、上元严东有...
姚鼐的序言中,充满了对《泰山道里记》的赞美之情。他高度评价了作品的学术价值,认为它不仅详细记录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山脉走向,而且深入探讨了泰山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姚鼐的评价,不仅体现了他对地理专著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在序言中,姚鼐强调了《泰山道里记》对后世学者的...
《泰山道里记》·●自序 清朝 泰山道里记 聂剑光 著 大 中 小 余生长泰山下,尝搜讨岱故,更思以游履得其实。乾隆癸亥,安邱刘履夫其旋教授泰安,与余善,每同攀幽跻险,探稽往躅。 戊辰春,车驾东巡。当事属履夫,辑御路古迹,随笔《泰山纪略》,脱稿授余。后履夫除知嘉定县,卒官。余亦卜居山中。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