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翻译:泰山高峻又雄伟,鲁人对它最尊崇。尽有龟山和蒙山,国疆直达地极东。至于沿海的小国,淮夷一齐来会同。 此句描绘了泰山之巍峨,亦展现了其于古人心中之崇高地位。若君犹有疑问,愿闻其详。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泰山。尽管由于视野、角度、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对于相同的风景,会产生迥异的认知,但每个人对于泰山的诚挚初心,数千年来却是始终如一的。刘慧新著《泰山岩岩:泰山与中国文化》(以下简称《泰山岩岩》)是一部集思想性、学术性、普及性于一体的著作,解读这部书,我们试图首先通过破题入手。
宋代《二程遗书》中说:“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观其言,皆可以见之矣。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其迹著。”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无不覆、无不载,高明博厚有如天地。而孟子倡导浩然之气,突出大丈夫人格,有泰山岩岩之气象。 余居泰山南麓,夜读...
名叫泰山,高四十华里,即十四俄里,他们说黎明头一次鸡叫,在山上即可以看到日出。这里有许多山洞,有无数名士隐居于此。”周郢介绍,虽然米列斯库的描述还较粗浅,但已对泰山有了一些具体的认识。
泰山岩岩 —— 鲁邦所詹;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乡村四月闲人少 —— 才了蚕桑又插田;投我以木桃 —— 报之以琼瑶;但徕之松 —— 新甫之柏 考查对经典诗经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出自《诗经・鲁颂・閟宫》 。“岩岩” 形容泰山高峻的样子,“詹” 通 “瞻”,是...
意思是泰山巍峨高大,为山东各国所瞻仰。出自《诗经》中收录的一首歌颂鲁僖公时国力强盛的诗篇《鲁颂閟宫》。诗文中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国。莫不率从,鲁候之功。”泰山之高岩岩然若鲁之邦境所至也。意思是把泰山这座鲁国北面的大山当作鲁国的靠山。
“泰山岩岩”出自先秦佚名的《鲁颂》。“泰山岩岩”全诗《鲁颂》先秦 佚名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 《鲁颂》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 “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 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 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 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
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岩岩,积石貌。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A.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泰山岩石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
您提到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出自《诗经·鲁颂·閟宫》,这是《诗经》中的一篇颂扬鲁僖公的诗。全诗较长,以下是包含“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一句在内的部分原文及译文: ### 原文(节选)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 译文(节选) 泰山高大又巍峨,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