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律》制定于曹魏末年,前后历经四年,是司马昭为晋王时,因感到前代法令繁杂,而命令贾充、羊祜、杜预等十四人重新制定的律典。他们以汉《九章律》和魏《新律》为基础,于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并于次年公布,称为《泰始律》或《晋律》。《泰始律》完成后,著名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注释,以统一对法律的解释,经晋武...
另外,《泰始律》比汉魏旧律远为完善准确。它首次把作为规章制度的“令”与刑法典的“律”正式区分开来,并注意到犯罪与违法行为的界限,对加减刑、累犯加重和数罪并罚等制度也十分强调。司马炎非常重视《泰始律》的颁行。他命令尚书郎裴楷诵读,并且亲临殿堂为臣下讲解,接受侍中卢珽、中书侍郎张华等人的建议,他还...
《泰始律》首创“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即以亲属关系服制的亲疏差异作为定罪依据,因此该选项正确。 **C. 错误** “新五刑制度”指笞、杖、徒、流、死五刑体系,这一制度由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泰始律》的刑罚体系仍以死刑、髡刑、赎刑等为主,未形成隋唐时期的新五刑体系,因此该选项错误。 **D. ...
历史知识> 泰始律 又称晋律。西晋法律。三国魏末,司马昭为晋王时,命贾充、杜预、荀勖、裴秀等十四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就汉律九章新增十一篇。晋泰始三年(267)修成《晋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字。其篇目为: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律、告劾律、捕律、系讯律...
下面将从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两个方面对《泰始律》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泰始律》的主要内容 1. 泰始律的成书背景 《泰始律》是东晋政治家、文学家谢灵运所著,成书于晋孝武帝泰始年间,故名为《泰始律》。这部律书吸收了《汉律》、《魏律》等前代律书的内容,结合了当时社会实际情况,对古代法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
解析 正确答案:曹魏末年,司马氏执掌大权,他以魏律“烦杂”、“科网本密”为名,命贾充、杜预、裴偕等十四名重臣名儒,以汉、魏律为基础,修订律令,史称《晋律》,由于其制定并颁布于泰始年间,因此又称为《泰始律》。《泰始律》在法典篇数上的变化是增加至二十篇。
简述《泰始律》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泰始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以下是对《泰始律》主要内容的简述以及其历史意义的探讨。 《泰始律》主要内容包括刑法的适用原则、各种犯罪行为的界定和惩罚措施、刑事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等。在刑法适用原则方面,它确立了“...
《晋律》(泰始律)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共20篇,称《泰始律》,该律经张斐、杜预分别注释,后人称之为“张杜律”。不仅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推行全国的法典,也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行世最久的一部法典,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促进了封建法律和律学的发展。
考研网课,晋律(《泰始律》)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共20篇,称《泰始律》。《泰始律》为南朝沿用,影晌深远。1.《泰始律》的主要成就在于:(1)从刑名中分出《法例》篇,完善了刑律总则的内容;(2)精简律令,律文和字数均较汉律大为精简;(3)将律和令明确分开,“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解决了汉以来...
晋朝法律一瞥——《泰..泰始律令《晋律》又称《泰始律》,是晋朝的主要法律。早在司马昭辅魏政时,已命贾充、羊祜、杜预、裴楷等人,参考汉律、魏律,修订律令。至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完成,次年颁行全国。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