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区域:产于安徽、福建、广东、贵州、黑龙江、湖南、吉林、台湾和云南。生于沼泽地及高寒区草甸,也见于沟边石壁上。识别要点:茎具轮生的枝丛,有强枝和弱枝之分;绿色细胞在枝叶横切面呈狭等腰三角形,偏于叶腹面。 #想记录下此刻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云彩珠玑不御寒 2025-02-07 衢州避暑好去...
泥炭藓属(Sphagnum)为代表属,约100余种,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高寒沼泽地区,另外中南地区也有分布。 泥炭藓属的共性:原丝体呈片状;植物体柔软,灰白色或灰绿色,高可达数十厘米而呈垫状生长;茎纤细,单生或稀分枝,表皮细胞大形,无色,有时具水孔和螺纹;叶细胞大形,无色透明,具水孔和螺纹加厚,间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泥炭藓沼泽主要分布在北方针叶林带,适宜多水、寒冷和贫营养的生态环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鲜有分布。武陵山脉的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大面积的
他们在调查报告中提到:海子山高山湿地为典型沼泽泥炭地,以苔草为优势种,分布着大量茜草科、伞形科、莎草科、泥炭藓科、灯芯草科植物,灌木以蔷薇科植物为主,具有较高观赏、游憩价值。他们特别提到:我队在海子山高山湿地保存较为完好的沼泽区发现大面积泥炭藓科植物,当地人俗称“海藻”,泥炭藓是沼泽地区或森林洼地...
从分类学上,泥炭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物种,起源于古生代晚期二叠纪,距今2.95亿-2.5亿年前,一般生长在潮湿的山壁、森林、湿地和沼泽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7年提出了全球泥炭地保护倡议,泥炭地主要分布在全球气温上升最快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导致的泥炭地植被变化将直接影响泥炭地的碳汇功能。
中位泥炭藓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植物,其地理分布覆盖了中国多个省份。在中国,它的足迹可以找到在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以及内蒙古。此外,它还跨越了长江流域,延伸到了安徽。在亚洲,它的存在延伸到了西南部的四川和贵州,显示出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除了中国的分布,中位泥炭藓的分...
我国大部地区山地均有分布。除亚洲分布外,欧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
垂直分布特点为随着海拔升高,泥炭藓种数先逐渐增加后减少,在海拔1300~1700m 时,泥炭藓资源最丰富;在水平分布上,贵州省44个市(县)有泥炭藓分布,其中分布最多的县是铜仁市的江口县,共16种,占全省泥炭藓科植物总种数的64%。关键词:泥炭藓;贵州省;种类资源;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Q 948 文献标识码:A ...
分析其土壤剖面特征和营养元素垂直变化规律,探讨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泥炭分层 特征及元素的垂直分布规律,以期为开展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的演化形成规律及其 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与参数。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共有高等植物94种(含变种),隶属4l科的65个属,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