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圈沟遗址位于阳原县大田洼乡岑家湾村西南约1000米马圈沟南端,发现于1992年春季,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谢飞研究员带队当年即清理文化层之上的黄土堆积,次年开展正式发掘,2002年又进行再次发掘,合计面积50平方米,即为马圈沟遗址第一文化层。今天就让青豆带你走进马圈沟遗址,了解泥河湾的前世今...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993年,河北省阳原县岑家湾村马圈沟发现史前人类早期遗址。这一发现使泥河湾成为了东方人类的一个起源地。经过考古队员对马圈沟遗址的多次发掘,发现了第一至第七文化层。马圈沟遗址向人们提供了距今200万年前“泥河湾人”在这里的生存信息,具
本篇,我们要讲述的便是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 “马圈沟遗址”。 马圈沟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桑干河南岸的大田洼台地北部边缘区,距岑家湾村约1000 米处,发现于1992年春季。 初次遇见 雨后的一天,岑家湾村村民白日有在村子附近的马圈沟放马,偶然发现东沟壁上掉落的土块里有骨头和石块。于是,他把这些...
#最美之冀# 泥河湾遗址中的马圈沟遗址曾发现距今200万年前的人类聚餐了一头巨大的猛犸象,而且是生吃,使用石器捕捉、制伏和杀死大象一定是件极为容易的大事,一定会有不少人类的因此送命,所以才会让胜利的人们聚而餐之,而人象之间的战斗一定是与我们今天人类的围猎方式截然不同,200万年前,人类其实也就是一种兽类,...
泥河湾马圈沟遗址新发现3个文化层 本报讯(记者刘雅静 通讯员仝辉)日前,阳原县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取得新发现,距今200万年前的马圈沟遗址新发现3个文化层,把上古人类活动的文化层增加至15个,时代延伸至距今120万年左右,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序列,证明古人类在泥河湾盆地演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马圈沟遗址位于阳原县大...
本报讯 (记者刘雅静通讯员仝辉)日前,阳原县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取得新发现,距今200万年前的马圈沟遗址新发现3个文化层,把上古人类活动的文化层增加至15个,时代延伸至距今120万年左右,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序列,证明古人类在泥河湾盆地演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马圈沟遗址位于阳原县大田洼乡岑家湾村西南1500米处的马圈沟南...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993年,河北省阳原县岑家湾村马圈沟发现史前人类早期遗址。这一发现使泥河湾成为了东方人类的一个起源地。经过考古队员对马圈沟遗址的多次发掘,发现了第一至第七文化层。马圈沟遗址向人们提供了距今200万年前“泥河湾人”在这里的生存信息,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发现》 20141023 泥河湾 第四集 ...
马圈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最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正是它的发现与研究,将泥河湾乃至东北亚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到距今175万年之前。1992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泥河湾盆地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随后开展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马圈沟遗址自发现之日起,就被认为是泥河湾盆地内最为古老的古人类...
泥河湾考古又有新成果,马圈沟遗址新发现三个文化层,进一步延伸了马圈沟剖面古人类遗存的序列,把人类活动的文化层增加至15个,时代延伸至120万年左右,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序列,证明古人类在泥河湾盆地演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文化遗物非常丰富,石制品特点鲜明,具有明显的进步性的特点,更加精细,可能代表了泥河湾盆地早更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