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准备石核技术”存在的证据 泥河湾盆地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的岑家湾台地发现大量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岑家湾遗址位于该台地古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古地磁年代距今约110万年。岑家湾遗址的位置及年代(裴树文、马东东供图)...
12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与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其中,“泥河湾盆地新发现:110万年前古人类已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上榜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图为泥河湾盆地岑家湾遗址发现的准备石核技术相关石制品,图中上行为准备石核技术阶段4产品,图中下行为准备石核技术阶段5产品。 (中国科学院...
其中,《泥河湾盆地新发现:110万年前古人类已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给出的入选理由是:“中外科学家对泥河湾盆地110万年前岑家湾遗址的最新研究揭示出欧亚大陆最早的‘准备石核技术’,表明岑家湾遗址古人类已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认知...
12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与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其中,“泥河湾盆地新发现:110万年前古人类已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上榜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图为泥河湾盆地岑家湾遗址发现的准备石核技术相关石制品,图中上行为准备石核技术阶段4产品,图中下行为准备石核技术阶段5产品。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历史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对泥河湾盆地岑家湾遗址的石器技术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欧亚大陆最早的“准备石核技术”。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
泥河湾盆地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的岑家湾台地发现大量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岑家湾遗址位于该台地古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古地磁年代距今约110万年。 岑家湾遗址的位置及年代(裴树文、马东东供图) ...
泥河湾盆地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的岑家湾台地发现大量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岑家湾遗址位于该台地古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古地磁年代距今约110万年。 岑家湾遗址的位置及年代(裴树文、马东东供图) ...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龚正龙)9月19日,记者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获悉,为了进一步调查古人类活动遗存、构建怀来盆地内遗址编年序列等研究,该学院与怀来县博物馆于2023年春季启动怀来盆地新一轮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6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点。作为广义泥河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怀来盆地是更新世期间古...
本报讯12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其中,《泥河湾盆地新发现:110万年前古人类已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给出的入选理由是:“中外科学家对泥河湾盆地110万年前岑家湾遗址的最新研究揭示出欧亚大陆最早的‘准备石核技术’,表明岑家湾遗址古人类已具备较...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孙自法)在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中国泥河湾盆地,其古人类究竟是具有相对原始的技术模式1(奥杜威技术)长期停滞不前,还是因石器技术多样性和特殊性而可能存在技术创新和环境适应因素,这个争议话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持续研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3月5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