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泛娱乐主义本质上是资本逻辑与消费主义的内在耦合,它的盛行弱化了公众的政治意识,冲击理性精神,解构主流价值,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威胁。泛娱乐主义思潮使民众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减弱,媒介社会职责被消解, 公共事务的政治性和权威性被削弱,社会价值观念受到潜移默化的侵袭,国家意识形态安...
“泛娱乐主义”现象在网络不同场景下显现出不同的内容与样态,理清“泛娱乐主义”社会思潮的表现形式和生成机理、积极查究其消解路径,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引导力的有效途径。“泛娱乐主义”思潮的生成机理现代媒介技术蓬勃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加速推进,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技术进步是个体化娱乐...
辨析“娱乐”、“泛娱乐”、“主义”、“思潮”等名词概念。主要围绕娱乐媒介、娱乐受众的变化,分为三个时间阶段,梳理了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规律。在成因方面,主要围绕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四个维度,对泛娱乐主义思潮背后娱乐资本的运营逻辑、社会心理的客观趋向、政治诉求的娱乐表达和物质媒介的技术助力等四...
黄寿松,女,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晋红,男,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泛娱乐主义审美是在自尼采以降现代哲学的身体转向历程中,审美追求感性、身体性的极端化与异化。在泛娱乐主义审美的影响下,审美呈现出浅...
1、娱乐化:当代中国泛娱乐主义最明显的特征是娱乐化。许多文化 产品为了吸引观众,往往追求娱乐性和刺激性,忽视了对内在价值的 探索。 2、商业化:泛娱乐主义文化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商业利益。 这导致许多文化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忽视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 ...
在泛娱乐主义的支配下,非理性因素缺乏有效约束,导致人的本能欲望膨胀,最后误入信仰歧途。同时,泛娱乐主义主张解构原有的宏大叙事和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否定理性主义和普遍意义,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人们在“一切皆可娱乐”的原则下被道德相对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的假象所迷惑,逐渐弱化了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
靳思远: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摘要:泛娱乐主义是一种传染性甚强、弥散性甚广的社会思潮,对人们思维方式、精神生活有深刻影响。泛娱乐主义的生成有其必然机理:首先,以商业逐利为目标的资本驱动文化娱乐化、商业化,推动形成社会...
泛娱乐化是指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浅薄空洞的内容,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让人获得快感的文化现象。在泛娱乐化社会背景下,娱乐完全成为资本增值的工具,从人类精神的“调味剂”沦为瓦解个体精神世界的“致命毒药”。因此,我们( ) ①要...
在当今社会,泛娱乐主义已经深入人心,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 泛娱乐主义的盛行促使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而泛娱乐主义强调活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们需要借鉴泛娱乐主义的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