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和裁定之间的区别有:1、判决是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案件结论和决定,而裁定主要是解决程序问题:如人民法院作出驳回自诉,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等裁定,是适用裁定解决程序问题;2、在一个案件中,发生法律效力并被执行的判决只有一个,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个;3、判决必须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
不管是民事审判还是刑事审判,在审核活动的最后都会宣读判决书,案件最后流程就是依据判决执行。对于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那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但有能力而拒不依据法院判决、裁定执行,可能会强制执行,甚至还可能触犯刑法。根据《刑法》第313条规定: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的地位: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其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在民事诉讼中,如果案件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审理并作出判决或裁定,该判决或裁定即为终审判决或裁定,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与裁定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不仅具有强制执行性,而且具有全国范...
判决的定义: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后,根据查明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作出的权威性判定。 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此判决对全国范围内的同类案件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判决的执行:...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作出之后就发生法律效力,不存在引起第二审的上诉和抗诉问题,故A项不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6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据此,第一审裁定并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B项不正确。并不是...
第二百九十五条对第一审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判决、裁定: (一)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指控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指控的罪...
解析 D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查判决与裁定的异同,裁定作出后,对法院也具有拘束力,而不仅仅对当事人有效,因此A项错误;B项错误,判决和裁定都既可以在一审中作出也可以在二审中作出;C项错误,判决的上诉期间为15日,而裁定的上诉期间为10日。 知识模块: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必须下达《民事裁定书》给双方当事人。民事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和执行民事判决的过程中,为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就程序问题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是应用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一)不予受理;(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三)驳回起诉;(...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所确认的事实,是指人民法院就其他案件做出的生效裁判中已经确认的事实.一是因为该事实已为人民法院所查明... 查看全文 程智华律师 执业18年 资质认证 2022-04-29 判决书或裁定书中本院认为的内容,...
法院自查自纠,如果发生作出的判决、裁定有错误的,法院自己启动再审程序。 (1)本院启动再审:各级法院院长认为本院已经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上级法院启动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