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2023年11月22日,浙江湖州龙泉街道祥和社区工作者在环河健康步道旁为居民进行普法宣传。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汉高祖刘邦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其一统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法者,治之端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
法者,通常指法律、规章制度、信条、原则等具有约束力的规定和规范。在不同的语境下,法者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例如,在法律领域,法者指的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条文、法规、案例等;在道德层面,法者可以是指人们遵循的道德信仰和规范。在佛教和道教中,“法者”常用来指教诲、教法、教义。佛教...
历史文化源流 | 法者,治之端也 “法者,治之端也”。在日内瓦,各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就政治安全、贸易发展、社会人权、科技卫生、劳工产权、文化体育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年1月18日) “法者,治之...
「每日一习话」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2017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引用古语“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指出,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
“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悬法者,法不法也。法定之后,中绳者赏,缺绳者诛,虽尊贵者不轻其赏,卑贱者不重其刑。” ※典故释义 法律,是天下所有人做事应当遵循的原则、标准。 ※引用示例 习近平201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节选)“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原始社会没有法律,法治是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荀子是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之大成者,他们的思想不谋而合。“法者,治之端也”强调了法与法治的重要性。良法是治理国家的开始,也是国际治理的坚实基础。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及,“要为当代...
每天学点国学: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原典】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东汉 班固《汉书·张冯汲郑传》)【注译】全句译意为:法律,是天子与天下黎民百姓都要共同遵守的。【品读】汉文帝出巡至霸陵,经过渭桥时一当地人突然从桥下跑出,惊吓了汉文帝的坐骑。文帝叫手下抓住此人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置。...
【释义】法者,天下公器。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是衡量天下人言行、是非、曲直、功过的行为规范。从“廉法”的角度讲,为政者“寸心不昧”,方能使“万法皆明”。【解悟】《慎子》中说,即使圣贤如大禹,如果没有秤砣,照样不能辨别钱两之细微。因此,古人创立权衡与尺寸,形成“度量衡”,为世人...
“法者,治之端也”出自《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这一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良法已备,是国家治理的开端;道德与智慧兼具的君子,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