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中国7世纪卢舍那法界人中像(侧面)青州所藏与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略有不同。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法界人中像法衣上的图案形象之间没有整齐的界格,图纹大致能够区分出上下九层,布局紧凑而灵活。这尊隋代至初唐(七世纪)的石造卢舍那佛法界人中像,头手已毁。袈裟上的图纹十分复杂,可分为九...
“人中像”的人中二字意指“人体之中”,旨在表达《华严经》所说的“无等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满如来身”、“佛身充满诸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这些观念,故人中像一定在卢舍那佛的身上描绘法界诸相,以阐明在卢舍那佛的法身中,法界诸像无一不现的道理。基于《华严经》的法界观,在佛像表面刻绘诸世界形象,...
🎨 探索造像艺术的瑰宝,让我们一同欣赏北齐时期的彩绘法界人中像。这件高115厘米、宽43厘米、厚25厘米的雕塑,于1996年在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出土,展现了北齐(550-577年)时期精湛的雕刻技艺。🗿 这件石灰石圆雕立像,佛头虽已缺失,但身材修长,体态优雅。身穿袒右式袈裟,左手提起袈裟一角,服薄贴体,完美呈现...
这一传承了千余年的法像,其实早在中国佛教历史文献中具有代表的《梁高僧传》和《洛阳伽蓝记》中就有记载,但由于缺少具体记述,所以人中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佛像,怎么样的形态,一直不为人们所得知。这幅卢舍那佛像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为数不多的几幅中最早、最好的一幅,也为我们开启了打开卢舍那法界人中...
禅海光影 |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的北侧出土了大量的佛造像残骸,经过文物专家的精心修复,最终四百余尊佛像呈现在人们眼前、惊艳了整个世界,被誉为“改写东方及世界艺术史的重大发现”。这批青州龙兴寺造像中的绝大部分都创作于南北朝时的北魏末到北齐时期,具有很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遍照”,法界人中像是卢舍那佛的一种形式,从华严信仰而来,即基于《华严经》的法界观,在佛像表面刻绘诸世界形象,表示整个法界皆由卢舍那佛的愿力所化现,借以反映观想所产生的世界形象,实现法界思想的具象化。“人中像”的人中二字意指“人体之中”,旨在表达《华严经》所说的“无等...
青州博物馆的北齐石雕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原来分属不同来源和不同时间进馆的佛像残块,在2017年2月7日的文物整理中惊喜地重新拼合,实现了千年合璧。这一发现让龙兴寺法界人中像家族再添新成员。这件佛像的躯干部分最初在社会上流散,后被青州市公安局查获,并于1999年移交青州市博物馆。而左臂部分则在2002年原南阳城...
唐代晚期约9-10世纪的“法界人中像”,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û收藏 34 4 ñ62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收藏博主 Ü 简介: 淡中有味 更多a 微关系 他的关注(327) 好笑那个小鹿 微博经营会员 奥地利国家旅游局 ...
在佛教造像或者壁画中表现的一大特征就是在人为基本形象所画的佛像身上表现的袈裟里刻画或者描绘着各种景象,佛教总结为三界六道,即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和天道、人道、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道,佛教把这一形象称之为法界人中像。 这身卢舍那佛像以说法图形式出现,主尊佛像头顶有华盖、两边有相对飞舞的飞天和听法...
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遍照”,法界人中像是卢舍那佛的一种形式,从华严信仰而来,即基于《华严经》的法界观,在佛像表面刻绘诸世界形象,表示整个法界皆由卢舍那佛的愿力所化现,借以反映观想所产生的世界形象,实现法界思想的具象化。 “人中像”的人中二字意指“人体之中”,旨在表达《华严经》所说的“无等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