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肤,白面具》也许是法农最经久不衰的著述,20世纪50年代,他的种族主义分析与当时盛行于法国的观念——殖民主义有益于殖民地社会发展——相抵牾,在法国并不受重视,直至1967年英译本问世,始在美国以及加勒比海和非洲的前殖民国家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全世界受苦的人》出版时在法国引发的评论褒贬不一,亦未...
《黑皮肤,白面具》也许是法农最经久不衰的著述,20世纪50年代,他的种族主义分析与当时盛行于法国的观念——殖民主义有益于殖民地社会发展——相抵牾,在法国并不受重视,直至1967年英译本问世,始在美国以及加勒比海和非洲的前殖民国家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全世界受苦的人》出版时在法国引发的评论褒贬不一,亦未产生大...
在《黑皮肤,白面具》出版逾70年后,这本闪现着昂扬斗志和理性火花的著作,时至今日依然是研究后殖民主义和种族问题的学者们绕不开的一部经典。之所以说法农是一位行动的思想家,那是因为他的思想体系与他的生平、教育、行医与革命经历始终密不可分。 1925年7月6日,法农生于法属马提尼克岛的首府法兰西堡一个中产...
《黑皮肤,白面具》也许是法农最经久不衰的著述,20世纪50年代,他的种族主义分析与当时盛行于法国的观念——殖民主义有益于殖民地社会发展——相抵牾,在法国并不受重视,直至1967年英译本问世,始在美国以及加勒比海和非洲的前殖民国家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全世界受苦的人》出版时在法国引发的评论褒贬不一,亦未产生大...
法农以精神病理学家的分析沉痛地指出,这是殖民主义的白人文明和欧洲文化强加给黑人的,这种认知和存在的偏差更是白人的建构。黑皮肤的人为何要戴上白面具?因为这个世界是透过白人的眼睛来观看,只有戴上白面具,黑人才能去除心底的焦虑,假装自己踏入白人的行列。黑人要如何找回主体性?作为精神分析师,法农极力帮助...
黑皮肤,白面具(人文与社会译丛) (法)弗朗兹·法农 著 更新时间:2022-04-19 15:46:28 开会员,本书8折购 >最新章节: 注释社会科学 人类学/人口学 法属海外省的法国人,尤其是安的列斯人,在法律层面上是法国公民。他们鄙视非洲的其他黑人,而作为黑人,他们在面对白人时,内心又存在着自卑感。他们在潜意识中...
——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 一、生命的怒焰 弗朗兹·法农(Frantz Omar Fanon,1925-1961),一个出生于法属西印度群岛马提尼克岛法兰西堡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黑白混血儿,接受了白人的教育,操一口腔调纯正的法语,青少年时代有着单纯的殖民宗主国认同。这样一个法农,正是自己笔下描述的“想要变成白人”的有色人...
学校的课业安排完全参照法国本土的教学内容,也就是以法国白人为中心的知识体系,《黑皮肤,白面具》以戏谑口吻引用的“我们的祖先高卢人”正是马提尼克及其他法国殖民地原住民在学校里背诵的句子,这也说明,接受如此教育的有色人种唯一的身份认同就是法国白人。
法农:白面具底下的黑皮肤 夹着在加勒比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小安地列斯群岛是中美洲的旅游胜地和重要港口,岛上保留大量殖民风格建筑,西南两方都有水清沙幼的海滩。位于群岛中间的马丁尼克岛(Martinique)是法国的海外大区,高更在1887年短暂居住此岛时绘下了11幅名作;对今天的旅客来说,马丁尼克岛签证简便、欧元与美元都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