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3.开创了史书新体例:《资治通鉴》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与编年简明地结合起来。司马光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得《资治通鉴》更趋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书籍编纂推进到新水平。资治通鉴三.《资治通鉴》对后世的影响:《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这10句话,满满都是精华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是不朽的史学名著。清代的顾炎武、近代的梁启超,都对这本...
假如说只读一本中国的史书,那么《资治通鉴》肯定是很多人的首选,因为《资治通鉴》描写了中国16个朝代的人和事,横跨1362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没错,就是你从小读的语文书上的那位砸缸的司马光。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前后花了19年,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人们都说读懂《资治通鉴》的很可怕,从另一个侧...
这是宋英宗和宋神宗的要求,他们希望能从历史上吸取经验教训以治国,这一点从宋神宗亲自给这本书取名为《资治通鉴》就能看出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而当时史书繁多,内容复杂,包罗万象,皇帝日理万机,没有时间全都看一遍,所以需要一个经整理后的简化版本。也正...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
《资治通鉴》浓缩成8句精华,开悟思维,放大视野 读历史,必少不了《资治通鉴》与《史记》。“史学双璧”之一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也是最权威、最重要的编年史。这部由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史书,记载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的历史。《资治...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 ),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最新章节: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四 后周纪五 历史 史家名著 《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