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营林场什拉召治沙站开始植树治沙,三代治沙人在库布其沙漠北缘营造了长48公里、面积12万多亩的锁边林带,有效遏制了沙漠向北扩张。滔滔黄河在祖国北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弯”,这里历史文化悠久、能源富集,但生态十分脆弱,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横亘其中。过去,生活在库布其沙漠、毛乌素...
如今,在沙海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挺,已成长为治沙团队负责人,带领十几位年轻人奔走在治沙路上,将库布其沙漠治沙经验推广到新疆等地的治沙实践中,助力当地荒漠化防治。“我们在沙漠里种的是‘蓝色’,与种树的绿色一样,这两种颜色都是沙漠生态的‘保护色’,也是让治沙人心动的颜色。”李挺说,下一步他和团队要...
“95后”治沙人:用青春为家乡增绿 烈日下,沙海中,“95后”治沙人仲麟和乡亲们、志愿者一道种树植草、浇水育苗。这里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南缘,有“中国沙乡”之称。生于1998年的仲麟是土生土长的民勤人,他2021年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选择了返乡创业,与志同道合...
烈日下,沙海中,“95后”治沙人仲麟和乡亲们、志愿者一道种树植草、浇水育苗。 这里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南缘,有“中国沙乡”之称。 生于1998年的仲麟是土生土长的民勤人,他2021年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
我国荒漠化治理离不开一代代“治沙人”的坚持努力和经验智慧。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在接续奋斗中,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库布齐沙漠治理,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全面融合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几代治沙人面对狂沙肆虐、寸...
在磴口,每个人都是治沙人,防沙治沙早已深深印刻在他们生命的基因里。2024年春,东风阵阵,红旗猎猎。在因“绿进沙退”而形成的新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一条乔灌草结合的“新308锁边林带”正在加紧建设,未来将成为屹立于沙漠的又一道“绿色长城”。仲春时节,磴口县的广场上、河湖畔、田野里,桃花盛开粉白如霞,...
科尔沁沙地不屈的治沙人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一名退休教师,我的家乡有中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这片沙地曾一度是中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作为一名生态摄影志愿者,我从2012年起开始对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科尔沁左翼后旗“双百万亩”集中治理区进行全方位拍摄,用...
1983年,“六老汉”一代治沙人在“地窝子”生火做饭。新华社发(八步沙林场供图)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个距离古浪县城30公里的八步沙林场考察调研。此时正是当地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的好时节,几位林场职工在辛勤劳作。“这里治沙用的植物有哪几种?”“乡亲们生活怎么样?”……大家认真作了...
高少平眼含深情。霞光里,有鸟群掠过林木,飞往鄱阳湖的方向。它们一定俯瞰到了,那一棵棵挺拔的湿地松,多么像多宝的治沙人。一生一世,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许我一生,还鄱阳湖一山山翠绿、一村村欢笑。这就是高少平和伙伴们三十多年的平凡足迹。版式设计:沈亦伶 作者:彭文斌 来源:人民日报 ...
他曾富甲一方,却耗尽千万家产,来到荒漠种树,他用二十年,将万亩沙漠披上绿装,他就是治沙人孙国友。当年,他放弃优渥的生活,为报效社会,带着妻女,扎根沙漠,后来,当地从寸草不生变成万亩绿林,得到央视表扬。但近日,他为了不让林场断水,竟下跪磕头,引发广泛关注。那么当年是什么让他坚持治沙,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