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冷在80分钟后电机温度130℃,而且未达到平衡。 2)单壳体油冷在80分钟后电机温度110℃,达到平衡。 3)壳体加轴油冷在30分钟后电机温度80℃,达到平衡。 另外,从时间轴上比较,单壳体油冷与壳体加轴油冷在10分钟之前,冷却效果大体相同,30分钟之后,两者冷却效果有明显区...
这个方案与传统方案相对,特殊的地方在于,在一般的定子水冷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转子的冷却油路。冷却油从前盖流进机壳,在定子铁芯形成环形油路,由后盖汇集到转子内部,从转子内部到达前盖的出口。电机油冷结构为实现以上油路,电机前后盖和机壳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电机机壳的轴向油道采用了多个进出口的方式...
油路走向如下:冷却油从壳体进油口501进入,通过壳体环形通道502,将冷却油引入第一类定子铁芯T1表面,并沿着T1表面上有多个的轴向冷却液流道D1分别流向前后两端,其中流向前端冷却油经过第二类定子铁芯T2、第三类定子铁芯(端板)T31和T32从第一冷却口11倾斜喷在绕组上方。流向后端的冷却油经过第二类定子铁芯T2的导...
冷却油从壳体进油口501进入,通过壳体环形通道502,将冷却油引入第一类定子铁芯T1表面,并沿着T1表面上有多个的轴向冷却液流道D1分别流向前后两端,其中流向前端冷却油经过第二类定子铁芯T2、第三类定子铁芯(端板)T31和T32从第一冷却口11倾斜喷在绕组上方。流向后端的冷却油经过第二类定子铁芯T2的导油槽形成的径向流道1...
随着电动汽车不断发展,电机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不断提高,大家逐渐认识到了油冷电驱动的优势,各家主机厂都开始积极布局油冷电驱动的研发。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可以看到各种油冷的解决方案的黑科技层出不穷。针对端部喷淋方案来说总体分为两大类:以prius为代表的油管或壳体直接喷淋(如图1.1-1.4);还有一种就是以tesla...
文章总结了几大主机厂和电机厂的油冷专利,主要聚焦于端部喷油和转子甩油的冷却方案。这些方案通过不同部件如壳体、端盖、轴、平衡盘等构成喷油和甩油油路,以实现全面的冷却效果。文章强调好的油冷系统应覆盖定子铁芯、绕组端部外侧、绕组端部内侧、转子铁芯和轴承等关键部位。由于油冷结构的复杂性,仿真结果与实际可能...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持续进步,电机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得以显著提升,这进一步突显了油冷电驱动技术的优势。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油冷电驱动技术的研发工作。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我们目睹了众多油冷解决方案的惊艳亮相,其中端部喷淋方案尤为引人注目。这种方案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丰田prius为代表...
电动汽车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性能要求促使工程师们寻求更高效的冷却方法,以确保电机在各种驾驶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转子油冷电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2. 转子油冷电机的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转子油冷技术通过直接将冷却油引入电机内部,与转子和定子进行热交换,从而高效地吸收和带走热量。油在电机内循...
电机油冷方案的应用除了日电产和特斯拉之外,还有其他企业如比亚迪等也在发展此技术。比亚迪的油冷电机方案已经通过了台架验证,并自产了适用于电机的油品。 油冷方案在选择油品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性能要求。除了常规的润滑性、兼容性、介电性和抗泡性外,导热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新增指标。这是因为油冷直接接触绕组和转...
油冷+扁线电机,行业公认先进的解决方案之一 据悉,油冷扁线电机技术是一种当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先进的技术,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集成度、高轻量化、高静音性等优点,能够提供整车更优越的加速性能、更低的能耗和更安静的噪音表现。该电驱动系统采用先进的电磁设计方案、智能热管理油冷系统和高效的控制策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