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魏、东魏时筑于黄河孟津两岸和河中洲上的三城,因皆在河阳县(今河南孟州市西)境内,故名。一、北中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筑于今孟州市南黄河北岸,有二城相对,置北中郎府领兵戍守,因名。北齐于此置行台,北周改为河阳镇,隋开皇十六年(596)移河阳县治此。唐建中二年(781)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治,会昌三年(...
河阳三城早已没有了踪迹。如今,在古三城位置的上游,黄河之中有一个大滩,曰西滩,过去有村落建在其上,因为建小浪底工程的反调节水库——西霞院水库,村子已经搬迁。 黄河滩中设有“军区”,河阳三城不是孤例。北魏时期,黄河上游有薄骨律镇(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即设在古黄河沙洲之上,《水经注》有...
“河阳三城”,是北魏时筑于黄河孟津两岸及河中洲上的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北中城的遗址在今洛阳市吉利区冶戍镇;中潬城又名中潬,建在河中渚(黄河的夹心滩,原名“雷家滩”)上,中潬城的“河阳关”(孟津关),为洛阳八关之一;南城在今孟津白鹤镇于家村附近。或谓“河阳三城”,即是“孟津关”。晋大将军...
指唐代河阳县(今河南孟州市西)境内的北中城、中 城和南城。北中城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南、黄河北岸,筑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北齐曾于此置行台,北周改河阳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徙河阳县于此。唐建中二年(781年)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治,会昌三年(843年)又增置孟州治此。金大定中为河水冲决。中 城位于北...
河阳三城北为河阳县地界,南为不同时期的河阴县、河清县地界。 在古代孟津有历史沿革的平阴县、河阴县、大基县、河清县、孟津县之名称,古代历史上的孟津所在地,正当洛阳北部屏障,北以黄河为险,南扼邙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京畿要地。 古代河阳县(孟州)和河阴县(今孟津)、河清县(今孟津)有历史上非常有名的...
一说河阳三城是北魏时筑于黄河孟津两岸以及河中洲上的三座城,分别为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因为在河阳县境内(故城在今河南孟州市西),故名“河阳三城”。 河阳三城另一说法则是唐朝藩镇名,因节度使节制河阳三城而得名,简称河阳,又名怀卫,于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设置。
西汉置为河阳县,属河内郡。新莽改河亭,东汉复置。 东魏元象年间在河阳的黄河中筑中潬城,在黄河南岸筑南城,加北中府城,称“河阳三城”,为京都洛阳戍守要地。 北齐废县为河阳关,有驻军防守。隋开皇初(公元581年),置河阳宫于河阳城内。乾元以后,常置重兵于河阳三城。 古 后唐代在 776年,设置河阳三城使,...
【河阳三城节度使】怀州【魏博节度使】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成德节度使】镇州,冀州,赵州,深州,德州,棣州【横海节度使】沧州、景州、德州、棣州【义武节度使】定州,易州【卢龙节度使】幽州,蓟州,涿州,莫州,妫州,檀州,平州,营州,瀛洲【山南道】【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邓州,复州,郢州,唐州,随州...
汉洛阳八关图和河阳三城桥局部图(来自网络) 据史书记载,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修建黄河桥的是晋武帝时的杜预。《晋书·杜预传》载:“预又以孟津渡险,有复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泰始十年(274年),杜预上奏晋武帝司马炎:孟津渡有覆没之患,为了安全起见,提出了在富平津建桥的建议。司马炎让百官商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