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河流代表了边界和跨越。疯子跨越了河流,进入另一个世界,但是警察却无法跨越,只能站在岸边观看。这说明人与非人之间,理性和非理性之间是存在界限的 这一点就很佩服余华了,看似在说一个悬疑故事,实际上在说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仔细想想,就令人毛骨悚然的那种。4、小男孩为什么会死?小男孩也死了,很多...
改编自余华同名先锋小说的电影《河边的错误》,将于10月21日上映。这段时间以来,余华与导演魏书钧、主演朱一龙等参与了电影的一系列宣传活动。鲜少有原著作者会像余华这样,如此密集、细致地参加所改编作品的宣传。余华表示,《河边的错误》这篇小说,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它可能很容易改编,其实它是很难...
余华在写作《河边的错误》时,他不知道在两年后会有一个名叫海子的诗人会卧轨,他也不知道三年后会有一个叫高行健的戏剧家写了一本小说叫《灵山》,他也不知道四年之后会有一个叫史铁生的作家会写作一篇宏文叫《我与地坛》。余华更不知道,两年后中国发生一场巨大的动乱,国家为之一动。余华在写作《河边的错误...
《河边的错误》:如常流动的河水下隐藏着的崩溃 《河边的错误》是余华于198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以刑警队长马哲追查凶杀案为主线,描绘了一个离奇又诡异的小镇故事。2023年10月21日,《河边的错误》经过改编,登上了电影银幕。幺四婆婆死了,被一个孩子发现了漂在河上的尸首。刑警队长马哲接到报案后进入侦查,这是...
在这样的前提下,《河边的错误》对于青年导演魏书钧亦或原著作者余华而言,都将是意义深远的作品。与其说再次拉开了文学影视协同发展的大幕,倒不如说青年导演的影像审视目光开始出现某种转向,即在文学的土壤滋润中呈现自我艺术创作的更多可能。谈及从文学到影视的改编这一话题,争议点往往聚焦于原著的遵循、删减或创新...
那孩子窝囊地在街上走来走去,刚才他也到河边去了。当他一路不停地跑到家中将看到的那些告诉父亲时,父亲却挥手给了他一个耳光,怒喝道:“不许胡说。”那时父亲正在打麻将,他看到父亲的朋友都朝着他嘻嘻地笑。于是他就走到角落里,搬了一把椅子在暗处坐了下来。这时母亲提着水壶走来,他忙伸出手去拉住她的衣角...
余华/ 1992年12月 / 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一章 一 住在老邮政弄的么四婆婆,在这一天下午将要过去、傍晚就要来临的时候发现自己养的一群鹅不知去向。她是准备去给鹅喂食时发现的。那关得很严实的篱笆门,此刻像是夏天的窗户一样敞开了。她心想它们准是到河边去了。于是她就锁上房门,向河边走去。走时顺手从门...
《河边的错误》在余华的作品中也算是新锐作品,带着年轻余华鲜明的精神烙印,明面上是侦探小说,但事实上不按逻辑、不按理性来延展。所以当年就算是余华和国师张艺谋商量,想将它搬上荧幕,都没有成行,确实是太难搞了。《河边的错误》编剧是很牛的,我记得有位网友曾评论过这部电影:说它和原小说完全是两个故事...
《河边的错误》曾一度被认为是余华对中国传统侦探小说的戏仿和拆解,或是余华式暴力美学的展示和人性深处“恶”的证明。小说讲了一个被河溪环绕的江南小镇上发生了凶杀案,一个老婆婆被砍掉脑袋埋在河边,刑警队长马哲前往侦破,经过重重波折,发现杀人犯就是老婆婆悉心收留照... (展开) 249 19 95回应 何小喵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