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试题 题目河豚毒素主要集中在哪里 A.鱼肝、卵巢和肠B.鱼肉C.鱼皮D.鱼骨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反馈 收藏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河豚毒素在河豚的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卵巢、肝脏、脾脏、血液、鳃、皮肤、精巢。在冬春季节,河豚会进行产卵,这个时期的河豚肉最为鲜美,但同时毒素含量也达到最高。
河豚毒素,一种毒性极强的毒素,存在于河豚体内。河豚,生长在河流中的水生动物,其体内所产毒素之毒,即使一毫克亦足以致命。河豚毒素主要生成于肝脏、卵巢、胆囊等部位。于河豚多发地区,人们食用频率较高,误食风险亦随之增加。故建议减少食用动物肝脏和卵巢等毒素聚积的器官,以降低中毒风险。河豚毒素的...
河豚中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脏器中,食用前需要将其彻底摘除,如果内脏摘除不干净、不彻底,食用河豚后就可以导致中毒。它的潜伏期比较短,通常是10-30min,长的可以在3-6h发病,因此它发病比较急,来势也很凶猛。河豚中毒的症状具体如下:1、典型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 性传播疾病...
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其内脏,包括生殖腺、肝脏和肠胃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毒素含量会因养殖环境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差异。河豚因其独特的生理特征,被赋予了多个俗称,如“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蛤乖鱼”、“气鼓鱼”等。这些名字不仅反映了河豚的外形特征,也体现了其在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背上青黑,有黄纹,性有毒。”河豚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河豚体内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但如果河豚死亡时间较长,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会逐渐渗入肌肉内。
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烧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打步决轴务世顶球材提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去待计减校普未草解沉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1)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液析减映材队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冬春季节是河豚的产卵季节。此时,河豚的肉味最鲜美,但是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