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藩镇形成 在仆固怀恩的举荐下,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薛嵩都被任命为刺史,之后又升任节度使。这时候的唐朝又陷入了新的动乱之中,仆固怀恩在遭到陷害后,被迫走上了反叛的道路,联合吐蕃、回纥入侵。唐朝朝廷调兵遣将,来对付这方面的威胁,从而忽视了对河北藩镇的监管,导致这些藩镇的崛起。在朝廷陷入动乱...
与此同时,大将仆固怀恩心里打着小算盘,他平定叛乱时功劳大大的,但怕仗打完了,自己的地位和待遇会下降,甚至倒霉,就想让这些叛将当自己的靠山。所以,他向皇帝提议,让这些人在河北当官。二、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出现,形成了藩镇。经过仆固怀恩的推荐,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薛嵩都当上了刺史,后来还升为了节...
在唐末社会剧变下,社会提供给各个藩镇的条件应该是大致相同的,关键是自身的应变、调节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唐末河北藩镇面临着与李克用、朱温等大致相同的发展机遇,朱温、李克用,甚至李茂贞、王建等藩镇都抓住了,而河北藩镇却没有抓住。之所以如此,地方统治者自身的能力素质是一方面,但最为根本的则是...
日本学者森部丰指出,河北藩镇与灵州昭武九姓关联紧密,魏博节度使如史宪诚、何进滔皆出身昭武九姓,其帅位或源于魏博军中粟特人集团的拥戴。荣新江教授强调道:安史之乱后,河北节镇对胡人持宽容之策,安史之乱中的胡将得以续用,众多原居关内、河东的粟特人亦移居河北,重建家园,部分更获晋升,乃至节度使之位...
1、河北藩镇抗衡唐朝中央的原因 首先,河北藩镇在承认唐王朝权威的情况下,奉行地域主义避免了与唐廷的直接武装冲突,有利于创造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河北藩镇自己任命文武将吏,赋税不入于朝廷,除了不定期的上贡外,几乎全部的财政收入都用于本镇。安史之乱后河北藩镇之所以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得到恢复和发展,正主要...
仆固怀恩虽料到河北藩镇割据的危险,但他自身的遭遇更加速了这一进程。朝廷对胡人将领的打压与猜忌,迫使他们远走幽燕以避祸患。而在河北,胡人虽是少数,但地位却水涨船高。种种因素交织,为日后河北与中央的对峙埋下伏笔。胡化催生藩镇,河北离心倾向 大量胡人涌入,改变了河北的社会性质。首先,从供奉的马匹...
而在更北的饶乐都督府遗址,出土的“开元通宝”钱范竟与范阳节度使府遗址的钱币完全同模——这个本应监控契丹的边镇,早已沦为河北藩镇的铸币工场。最讽刺的是,这些支撑叛乱的资本,源头竟是代宗朝特许的盐税截留:当朝廷盐铁使刘晏在江淮推行榷盐法时,河北的盐场却在田承嗣手中变成了私兵金库,《册府元龟》...
晚唐河北藩镇图..中和四年(884)本年,黄巢之乱结束,晚唐暮景,藩镇割据,河北地区群雄并起:李克用入河东,王重荣主河中,孟方立移邢州,王镕掌成德,乐彦祯夺魏博,李可举继卢龙,王处存镇义武,杨全玫出义昌。诸镇并立,谁主
唐朝和藩镇共存,十分无奈 历经安史之乱的唐朝,已经没有足够力量平定河朔三镇,所以他们只能忍受这些军阀存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唐代宗两人耗费了大量精力才平定安史之乱,既然耗费了大量精力肯定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1、为了加强官军战斗力,所以他们将防守西域的军队调动回来。2、由于官军战斗力不强,唐...
各藩镇间纷争不断,频繁相互征讨。然而,因利害关系紧密相连,当唐王朝威胁其根本时,他们便摒弃旧怨,携手结盟,共同对抗朝廷。德宗朝的“四镇之变”与穆宗时的河北再叛便是例证。故安史之乱后,河北虽有短暂复苏,却常因战乱再陷动荡。据谷霁光先生的观点,唐朝初期,中央政府始终对河北地区心存警惕,时刻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