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节度使,河东节度使 ,防御突厥,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统辖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云中守捉及忻州(定襄郡,今山西忻州)、代州(雁门郡,今山西代县)、岚州(楼烦郡,今山西岚县北)三州郡兵,管兵五万五千人。
官至河东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卒赠左仆射。 李载义李载义(?-837年6月4日),初名李再义,字方谷。唐朝藩镇、将领,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后。李载义少年时以勇力见称,被卢龙节度使刘济招入亲军,累升衙前都知兵马使。宝历二年(826年),李载义发动兵变,杀卢龙节度使朱延嗣,自称留后。旋即获朝廷承认,授为卢龙节度使,封...
河东节度使这一职位历来被朝廷所重视,隋朝的杨广为了防止北方突厥对于中原的侵犯,特派唐国公李渊为河东节度使。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被其部下沙陀副兵马使李克用杀害。李克用盘踞云州,与其父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一唱一和,想要迫使朝廷承认既成事实,任命自己为大同军防御使。在被朝廷拒绝后,李...
五代时期的河东,简直就是开国皇帝的黄金产地。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这三位爷们在当上皇帝之前都在河东当过节度使。就连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也是在河东军队里混过的主。这是什么神奇的风水宝地,怎么就这么会出皇帝呢?说到河东的地理位置,这地方可太会选了 - 黄河东岸、太行山西边,差不...
沙陀、后梁、契丹等多种势力的干预下成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各方必争之地。结语 总的来说,唐末五代河东地区在地理上不停地变化,但河东节度使始终掌控着河东地区最核心的权力,因此也成为影响河东势力最大的因素。特别是在李克用担任河东节度使之后,其作为一个关键点更是影响了唐末五代政局变革的历史进程。
这个节度使就是出身荥阳郑氏的老宰相郑从谠,而且就任河东节度使不止一次。郑从谠出自荥阳郑氏北祖第二房,祖父郑余庆在唐德宗及其孙唐宪宗年间为宰相;父亲郑澣虽然未曾拜相,但也在朝为官多年,于开成四年(839年)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上。郑从谠的三位兄长郑允谟、郑处诲、郑茂休也都是朝廷官员。唐武宗会昌二年...
历任节度使的变化也基本都是因为朝廷的主动更换、任命。并且多位河东节度使在任期间曾参加平叛战争,帮助唐中央讨伐内部叛乱、抵御北方民族入侵。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马燧、王锷、范希朝、裴度、刘沔、康承训、郑从谠等人,这一时期河东藩镇不仅是唐王朝有力抵御外敌的北部屏障,河东兵将等也都非常忠心,唐中央也就牢牢掌控住...
河东节度使是天宝十节度之一,于唐玄宗先天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设立。主要任务是防备突厥,治所位于太原府,与朔方节度使辖区成掎角之势,共同防御突厥。辖区包括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云中守捉以及忻、代、岚等三州之兵。战士五万五千人,战马一万四千匹。
由此可见,只要控制了河东地区就等于掌握了政权核心和交通要塞,想要操控全天下都不是难事,所以河东节度使能当上皇帝其实并不意外,而是十分合理的结果。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这样的大乱斗里,政权根本不稳定,各自为政的结果就是出现政权的不断更替,让中原地区陷入无休止的战争和叛乱。直到赵匡胤的出现,才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