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沙苑之战》是唐朝时期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冬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齐神武军六十余里。齐神武闻太祖至,引军来会。癸巳旦,候骑告齐神武军且至。太祖召诸将谋之。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①,可先据以待之。”遂进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
公元537年,东魏、西魏刚成立不久,被称为绝代双雄的东魏大丞相高欢,亲自率领20万大军,向只有1万兵马却敢主动挑起争端的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发起了志在必得的“沙苑之战”。结果,却兵败如山倒、几乎全军覆没。那么,史称“胸有大志、精明过人”素有文韬武略,四年前以三万军队一仗打垮尔朱兆二十万大军赢得最后...
这一战,让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的“西魏”更加势大,为北周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推动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统一,对历史走向有着巨大影响。这一战,就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和西魏之间的“沙苑之战”。主人公是西魏的宇文泰与东魏高欢之间的博弈,宇文泰以不足一万兵力,最后击败高欢的20万大军。只是...
沙苑之战后,东魏无法再随意侵入关中,东西魏的主战场也转为河东(即山西)和河南。宇文泰生于507年,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是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在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中,宇文泰参加了鲜于修礼和葛荣的起义军。尔朱荣镇压葛荣后,宇文泰转投尔朱荣部将贺拔岳...
南北朝东西魏于537年爆发的沙苑之战,便是这样一场战斗。 ▲东西魏沙苑之战要图 这场战斗的背景很简单,曾经称雄北方的北魏帝国崩溃,被两大军阀高欢、宇文泰一分为二,分别拥立北魏元氏,建立各自认为是正统的魏帝国,这便是邺城的东魏(高欢)、长安的西魏(宇文泰)。高欢自恃地大兵强,发动大军进攻关中要兼并...
转眼至公元537年,东魏丞相高欢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发起对西魏的猛烈进攻。宇文泰在渭水之畔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南)以仅一万余兵力成功阻击了敌军,最终以少胜多,俘获东魏七万余名士兵,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沙苑之战。高欢之所以决意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除了东西魏之间本就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外,还有两大重要...
在黄河西岸,宇文泰追击东魏军队,但东魏已经成功渡河。李穆建议宇文泰立刻渡河追击,认为高欢已被吓破胆,可能活捉。然而,宇文泰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认为沙苑之战虽然取得胜利,但没有彻底消灭东魏的主力,贸然渡河追击风险太大,可能导致失败。宇文泰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沙苑之战中俘虏了东魏军队7万人,...
沙苑之战后不久,宇文泰趁胜派兵东进。宇文泰派遣冯翊王元季海为行台、开府独孤信率步骑二万向洛阳;洛州刺史李显趋荆州;贺拔胜、李弼东渡黄河围蒲阪。东魏的牙门将高子信打开城门投降,东魏将领薛崇礼弃城而走,贺拔胜等领兵追击,俘获了薛崇礼。宇文泰亲自率军东渡黄河,进军蒲阪,占领了河东之地(今山西省的西...
沙苑之战对西魏的重要性,犹如喀罗尼亚战役对马其顿(公元338年8月2日)和土伦港战役对法国(公元1793年12月18日)的意义,都是形势逆转的决定性战役。当时,西魏所处的关中地区经历了两年的饥荒,李树带兵前往东魏的粮仓恒农“就谷”,东魏掌权者李文听闻此事,借机想要吞并西魏,结果却惨遭失败。那么,是什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