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沉降的计算公式为:△h=E×△b/2×[1-(1-v^2)/Epl]式中:△h为沉降量,E为弹性模量,△b/2为建筑物载荷作用面的下降值,v为泊松比,Epl为等效弹性模量。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计算公式为:△h=∑[Zi/Gi×(qi-△p)]× [1+∑(dZi/Di)×(qi-△p)]式中:Zi、Gi、qi、△p代表第i层的厚度、...
分层总和法是一类沉降计算方法的总称,在这些方法中,将压缩层范围内的地基土层分成若 干层,分层计算土体竖向压缩量,然后求和得到总竖向压缩量,即总沉降量。在分层计算土 体压缩量时,多数采用一维压缩模式。竖向应力采用弹性理论解。压缩模量采用压缩试验测 定,如采用e-p’曲线,或e-logp’曲线。 (1)普通分层总和法...
一、 按《桩规》计算 1.1桩中心距≤6倍桩径的桩基 《桩规》5.5.6条,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其最终沉降量计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等效作用面位于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等效…
可以通过参数里“参考规范选择”“天然地基沉降”菜单下拉框切换沉降计算方法。 如果独基受力复杂,不能满足刚性假定的时候,可以在“分析设计”菜单里“独基承台设计方法”菜单下将独基指定为有限元算法,按有限元分析并计算沉降,此时参考沉降结果里的单元沉降即可。 (2)承台:默认按桩基规范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以...
百度试题 题目沉降量的计算有哪些方法?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弹性理论法计算沉降; 2)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计算最终沉降。 反馈 收藏
2.计算方法 (1)选择沉降系数K。 一般情况下,K的取值可根据工程案例计算,也可以参考试验结果或文献资料中给出的K值,另外,也可根据地基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确定: K=1.8(G/E)1/2+2.8(μ/E)1/3 其中:G为地基材料的弹性模量,Pa;E是弹性模量,Pa;μ是泊松比。 (2)确定计算点位及坐标系。根据工程实际...
1.绝对沉降量法:根据测点在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个时间点的绝对沉降量,再进行对比计算差异。计算公式为:沉降差异=测点1沉降量-测点2沉降量。 2.相对沉降量法:在绝对沉降量基础上,将差异值进行标准化计算,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计算公式为:相对沉降差异= (测点1沉降量-测点2沉降量) /测点2沉降量...
计算的目标 S∞:其实也符合我们对于工程的理解(n年后地基会沉降多少!) 单一土层 主要思路:首先我的压缩应力是好求的,因为我加多少荷载基本是确定的,土的自重应力也好算。 而且,我们还有e-p和e-lgp曲线!所以说我们可以把p的变化转换到e(孔隙比=\frac{V_{gas+liquid}}{V_{Solid}})的变化上,再根据3相草图...
在进行累计沉降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初始沉降量、沉降速度和时间等。通常,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方法是依据沉降速度来计算累计沉降量,其计算公式为:S=∑(s1*t1+s2*t2+...+sn*tn),其中S代表累计沉降量,s1、s2...sn为每次观测到的沉降量,t1、t2...tn则为每次观测之间...
在进行沉降计算之前,先讨论沉降计算深度zn的控制标准。目前沉降计算深度的控制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1)应力控制法(应力比法)应力比0.2 法——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σz/σsz=0.2;应力比0.15法——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σz/σsz=0.15;应力比0.1 法——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σ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