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沈约所著,本篇附在《宋书.谢灵运传》之后,是该传的论赞。但其结构完整,论述详尽,可以看作是一篇独立的、以史论文的文学理论文章。本篇所论,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概论从远古到刘宋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二是讨论了文学中文与情的关系;三是阐述关于声律的理论。本文首先对先秦至刘宋文学发展的历史...
【古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翻译原文 【翻译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7bd600100y96t.html 【翻译】 史臣说:人承受天地之精华,蕴含五行之德性,刚与柔更替使用,喜与怒分为七情。心中受志意触动,则会以歌咏来表达。这是风、赋、比、兴、雅、颂这六义的由来,也是《诗经》中最初的...
本文虽是对谢灵运的评论,却因为作者沈约是音韵学的开创者,变成了对音韵学的论述。 从本文可以看出:已经失传的《乐经》,具有这样的内容:歌词的诗意符合自然的音韵。虽时隔两千多年,《诗经》仍然可以押韵。这个情况证明了沈约的这个观点。 宋书谢灵运传论 沈休文 人之所以号为天地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懂得五常(父义...
9.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第六讲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一、沈约简介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足见其家族社会地位的显赫。历仕宋、齐、梁三朝,宋时历官记室参军、...
谢灵运传论[1] 南朝沈约 史臣曰[2]: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3],刚柔迭用[4],喜愠[yùn]分情[5]。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6]。六义所因[7],四始攸系[8],升降讴[ōu]谣[9],纷披风什[10]。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11],禀气怀灵,理无或异[12]。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周室既衰,风流...
南朝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骚》对应的是① &nbs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阐述的是()。A.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B.早期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C.门阀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D.中国书画的发展史
沈约 《宋书·谢灵运传论》1、诗歌的发生 史家论诗歌发展 2、诗歌的发展 3、诗歌的声律 一、诗歌的发生 情志是诗歌创作的根源1、今文《尚书·尧典》:诗言志2、《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宋书·谢灵运传论》: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
《宋书谢灵运传论》出自南朝史学家沈约所作的《宋书·谢灵运传》。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五十》史论类。李善注曰:沈休文修《宋书》百卷,见灵运是文士,遂于传下作此书,说文之利害,辞之是非。作品原文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