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幅作品里,沈寿充分采用了光线明暗、色光变化的效果,融西洋画的透视原理于东方艺术苏绣作品之中,并运用刺绣这种独特的语言,把《圣经》上耶稣为大众殉难弥留之际的面部表情刻画得生动、感人,使人看了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感悟。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
图1,《美国女优倍克像》这是一幅沈寿历时三年创作的仿真绣像,完成于1919年,系这位著名的刺绣艺术家辞世前的最后一幅精品杰作。运用羼针、套针、旋针、虚实针等苏绣技法结合沈寿吸收的西洋画的光影层次仿真绣技法,将人物肖像绣得出神入化,尽善尽美。作品在美国展示时,女优贝克曾想以高价求购未果,现此历史遗...
沈寿定居南通。其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设立刺绣学校传授技艺,并将自己的绣艺口授张謇,由张謇执笔出版了较完整的一部刺绣理论著作《雪宧绣谱》。1920年由南通翰墨林书局出版发行《雪宧绣谱》。此书对前人的针法在理论上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总结了刺绣中常用的18种针法,填补了刺绣针法研...
沈寿绣《耶稣像》《耶稣像》是一幅民国绣品,为刺绣国手沈寿的作品。此作品以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画家琪特的油画耶稣画像为原本,创造性地运用了虚实针、旋针等新针法,并根据人物肌肤丝理的需要和油画明暗层次的变化,精心选用自己染就的100余种不同色泽的丝线,将这幅《耶稣像》绣织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耶稣像...
9. 清末民初,刺绣艺术家沈寿总结历代刺绣针法,并大胆借鉴西方素描、油画、摄影等艺术,创造出散针、旋针等技法,以表现物体的明暗虚实。沈寿的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与《耶稣像》分别在各类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其作品所显示的时代特征是( ) A. 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华夷一体,...
二、沈寿作品参展都灵博览会及对意大利皇帝像的考辩 一般认为,沈寿的第一幅仿真绣作品是《意大利皇后像》(史料中也简称为《意后像》、《义后像》),这幅绣品在1910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巨大成功,好评如潮。当时对该作品,张謇组织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就有过不少研究。不过,据《南洋劝业会奏奖(一等奖)题名录》...
指导 Director 农工党中央文化体育工作委员会 Chinese Peasants and Workers Democratic Party Central Culture and Sports Commission 承办 Organizer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南通博物苑 School of Art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Museum 展览时间...
沈寿作为一代绣圣,其刺绣工艺美轮美奂,因而享有一代盛名,许多人慕名而来,像为慈禧准备寿礼的重大机遇,自然也落到了她的头上。 眼看慈禧大寿将至,短时间内想要完成十几副刺绣巨作,并非易事。 沈寿没日没夜地精雕细刻,一次次打磨刺绣工艺,并按时完成了作品。
沈寿(1874-1921),中国近代刺绣大师,被誉为“绣圣”和“神针”。她的“仿真绣”技艺将西洋油画的光影和明暗色彩理念与中国传统刺绣的针法和色线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峰。《耶稣像》正是这一技艺的代表作,画面西式写实,闪耀着金属光泽。1915年,《耶稣像》荣获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展示了中国刺绣艺术...
图 | 沈寿仿真绣作品 《美国女优倍克像》 作为苏绣的分支,南通仿真绣又被称为“沈绣”,代表了传统“苏绣”的最高水平。100年前,沈寿的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像》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意大利,这幅绣像神态端庄,富贵典雅。意大利皇帝和皇后曾亲函清政府,颂扬中国刺绣艺术精湛,同时将这一幅作品送至意大利万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