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出行,沈允钢能省则省,骑自行车或步行成为常态。无论是作为研究所领导,还是作为院士,派车接送上下班是常理。但是,每次研究所向他提出派车一事,都会被他婉转谢绝,直到90多岁,他仍保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习惯。上海市的单位邀请他参会,沈允钢一概自行前往,向来无需别人接送。有一次,他前往锦江饭店出...
作为知名科学家,沈允钢收到大会全额资助邀请,考虑到要力争第三届亚太地区植物生理学大会在中国举办,沈允钢将其全额资助名额主动让给时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汤章城研究员。他自己通过提交论文,另外申请自费参会,住在为一般与会者安排的学生宿舍内。在沈允钢的积极引荐下,第三届亚太地区植物生理学大会成功确定在上海...
1998年,沈允钢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后,毅然从个人奖金中拿出8万元购买了一台光合测定仪,其余钱款全部拿去购买相关仪器零配件,大大推进了光合作用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也反映了老一辈科学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可贵创业精神。 研精励治 躬耕不倦 “我无论做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力...
1998年,沈允钢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后,毅然从个人奖金中拿出8万元购买了一台光合测定仪,其余钱款全部拿去购买相关仪器零配件,大大推进了光合作用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也反映了老一辈科学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可贵创业精神。 研精励治 躬耕不倦 “我无论做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力...
“呼吸”中他体会自然的节律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自行车上的风雨兼程辉映着他投身科研的初心也是朴素自律的动人写照本期,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沈允钢的精神风尚今年五月份起,市科技工作党委、...
沈允钢院士是新中国第一代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长期从事光合作用机理和生理研究,包括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光合产物的合成、转化、输出和贮存;光合作用和作物产量形成、光合机构运转与调控等。 沈允钢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早在50年代所进行的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转化的研究,证明了β-淀粉酶可通过迅速分解引子淀粉而影...
归来日,万人“巨幕”的最高光时刻,是10位杭高院士校友的联袂出场。 植物生理学家沈允钢院士 高分子化学家沈家骢院士 空间结构专家董石麟院士 病毒学家毛江森院士 地理学家汪集旸院士 随机动力学家朱位秋院士 高分子化学家颜德岳院士 海洋科学家戴民汉院士
摘要: 2007年3月,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便想走出学校谋求进一步的深造,恰巧看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挂有沈允钢院士招收博士后的信息,我便准备好自己的相关资料以E-mail的形式发给他.沈先生看过我简历后,没有在乎我的工作单位,立即与博士后工作办公室老师联系,在没有对我进行面试的条件...
沈允钢 生于1927年12月,植物生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前身)第三任所长。 20世纪50年代,进行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转化的研究,证明β-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