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92岁的李桂芳因病去世。如今,坐落在沂南县的“沂蒙红嫂纪念馆”内,有她的专门展室。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踔厉奋发,奋勇前进。红色齐鲁·声动中国网络音频节目《故事里的沂蒙》联合录制: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1941年抗日战争真实故事,沂蒙红嫂祖秀莲为了救侦察战士,不惜用孩子的乳汁挽回战士的生命#抗日战争#最美红嫂#致敬了不起的她 #为女英雄点赞 - 阿杜爱唱歌于2024122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2.7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明德英,沂南县人,是小说《红嫂》中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原型之一。明德英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25岁嫁给马牧池乡横河村的李开田。马牧池乡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和堡垒,这里群众工作做得好,群众基础好。明德英虽然不会说话,但共产党干部的好作风、八路军战士打鬼子时的英勇事迹,她都看在眼里、记...
1961年,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沂南县聋哑妇女明德英两次用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事,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来又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随之传遍全国,家喻户晓。1964年8月12日晚,当京剧现代戏《红嫂》搬上舞台时,观看演出的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感动得数次落泪。毛主席亲切接见“沂蒙红嫂”...
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沂蒙红嫂为题材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电影,其原型就是哑女明德英。从此,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部队当兵。聂帅曾亲笔题词,赞誉明德英为“先进妇女光辉形象”。另一上将在探望她时,则为她题词“蒙山高,...
经过丁淑萍的走访挖掘,婆媳两代红嫂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2014年,100岁的张淑贞连同其他130多位曾经不为人知的红嫂,拿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沂蒙红嫂”证书。十年几乎无休,从晨曦走访到日暮,夜间加班整理资料,这种节奏填满了丁淑萍的大半时光。“老红嫂们有很多已经等不及了,我们得快点儿,再快点儿!”凭着这股...
沂蒙红嫂的故事介绍 一、时间 抗战时期。 二、地点 山东沂蒙山区。 三、人物 主要人物有很多红嫂啦,像明德英、李桂芳等等一大群善良勇敢的女性。 四、起因 当时咱八路军在前线奋勇抗日,条件特别艰苦,受伤的战士们急需后方的照料和支持。沂蒙山区的老百姓们,那可是一心向着咱八路军,红嫂们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伤员的...
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精神的一个鲜明代表。六姐妹是指山东蒙阴县的六位女性,: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红嫂,是全中国绝无仅有的以女性为主体的革命英雄群体。一、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都是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其中冀贞兰是...
这就是沂蒙红嫂用血肉之躯架起的,通往孟良崮胜利的火线桥。这是沂蒙妇女支援解放战争的见证。孟良崮战役之后,陈毅深情地说,我就是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民众对解放战争的支援。这不是神话这是历史事实!这是孟良崮战役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沂蒙红嫂用她们血肉之躯架起一座通向胜利的桥梁,她们用自己的亲身行动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