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离不的东路军驻扎在汴京东北向的刘家寺;粘罕的西路军驻扎在汴京南向的青城。青城是皇家祭天场所,相当于明清北京的天坛。东西两路金军同时出现在汴京城下,而且在兵力部署上,实现了对汴京的夹击之势。虽然经历过一次汴京之围,但北宋没有亡羊补牢。此时的汴京还是从前的汴京,甚至城防更为不堪。然而,女真人却做...
当金兵的重重包围圈在汴京城外形成之时,城内的局势却愈发混乱。朝堂之上,大臣们分成了三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还有一派则是见风使舵,左右摇摆。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是右仆射李纲,此人在第一次汴京保卫战中表现出色。这一次,他再次上书,力陈御敌之策。可惜的是,他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朝廷中的主和派以...
然而,金国坚持要求北宋皇帝亲自出面进行会盟,北宋却拒绝了这一要求。这导致了汴京之战的爆发,金军试图通过攻占汴京来逼迫北宋皇帝出席会盟。北宋政权在和平与战争之间纠结,他们希望通过战争争取更好的谈判地位。汴京之战代表了北宋政权的复杂性和困难的决策。尽管北宋政权表现出某种老练的特点,但汴京之战仍然是一个重...
完颜宗望可不认识什么李纲,他只知道宋朝基本上都是童公公和蔡主持之类的废物,自己的金国勇士们是战无不胜的,区区一个汴京城怎能抵抗金国的大军。于是,完颜宗望发动了对汴京城的第一次攻击,但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李纲使他遭受了自己征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公元1126正月初七的夜晚,金国的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
第一次汴京保卫战,金军没能攻入汴京,这就算北宋赢。我们不要对北宋抱以太大期望。就金军自身而言,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战略上太过轻敌。北宋比契丹大辽的实力强太多,所以,指望两路总共十万军队就能闪灭北宋,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太低。二是西路军出了问题。粘罕一路没能拿下太原,卡死在了山西高地,没有如约...
以铁绳悬‘震天雷’者,顺城而下,至掘处发火,人与牛皮皆碎进无迹。又飞火枪,注药以火发之,辄前烧十余步,人亦不敢近。大(蒙)兵惟畏此二物云。”双方激战六昼夜,金军靠从宋军那里得到的火器,成功地守住了都城,蒙军遭到损失后撤兵,双方暂订议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汴京之战。
回顾宋金和蒙金两次汴京之战,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尽管相隔百年,但抛石机始终扮演着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角色。这种看似简单的投石武器,实际上考验着一个王朝的综合国力和统治能力。从军事技术的角度来看,拥有先进抛石机的一方往往能够占据上风。在靖康之战中,金军的抛石机性能优越,投射效率高,再加上熟练...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次汴京保卫战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北宋朝廷的种种失误,加上金军的强大攻势,汴京城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历史的车轮并非总是按照预想的轨迹滚动。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还将发生许多出人意料的转折。官僚主义导致的致命失误 在第二次汴京保卫战中,北宋朝廷的官僚主义问题暴露无遗,成为导致...
因此,北宋完全可以采取一边打一边拖的策略:打着打着,等到各路勤王的援军都到位了,这场仗也就差不多打只要宋钦宗和北宋朝廷的决心够硬,那很可能又会像第一次汴京保卫战那样,再来一遍同样的过程。可话说回来,头一个麻烦就是:那种官僚作风,真的挺害人。第一队去救皇帝的援兵,被北宋自己的人给挡了回去;...
在金军入侵河北、直逼汴京之际,北宋朝廷固然做出了一些抵御的努力,但由于官僚主义肆虐,种种荒谬的作为反而助长了灾难的降临。金军虽然兵力不足,但北宋自身的弊病却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当庸官佻骚、党争权斗在朝野之间肆虐,人们又怎能指望捍卫祖国的努力能取得胜利?这场保卫战的失利,不啻是一面缩影,映射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