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由敦就以商籍的身份参加浙江的考试成为秀才。从此,汪由敦就入了钱塘籍。 汪由敦在浙期间,深受当时的浙江巡抚徐元梦的器重,曾任其幕僚。徐元梦任工部尚书以后,推荐汪由敦到《明史》馆担任纂修官。由于史馆的纂修官一向是由翰林院的官员担任,而汪由敦以秀才的身份参加纂修,这使他荣耀一时。雍正二年(1724年),汪由敦应...
清代汪由敦泥金楷书《曹植七启册》,高清字帖 汪由敦(1692年-1758年),初名汪良金,字师茗、谨堂,号松泉,钱塘(今杭州)人,原籍安徽休宁,清康雍乾三朝官员,官至军机大臣,去世后加赠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汪由敦善书法,师法晋、唐人,兼工篆、隶,在乾隆词臣中其书可比张照。卒后,乾隆曾命集其书为...
汪由敦(1692-1758年3月1日),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老诚敏慎,在职勤劳。金川用兵,廷谕皆出其手。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汪由敦逝世。乾隆皇帝亲...
汪由敦是与梁诗正处于同一时代的书法家,二者的书法风格颇为相近,备受乾隆皇帝推崇和喜爱。声名远扬的《三希堂法帖》便是乾隆皇帝命梁诗正、汪由敦共同编撰而成。虽说汪由敦的名声或许不及梁诗正那般响亮,然而其书法水准不逊于梁诗正。今日为您力荐汪由敦的行书作品《应制哨鹿赋册》。此作工整灵秀、精巧绝伦,点画细腻而...
汪由敦的楷书笔法精到,结构严谨,既继承了晋、唐人的书法传统,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楷书作品气势磅礴,笔力遒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曹植七启》中,汪由敦将每一个字都写得尽善尽美,力求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他的楷书作品线条流畅,墨色饱满,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书法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汪由敦师法晋唐,兼融篆隶意韵,在《曹植七启册》中,既展现出晋唐高古书风,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书风端庄秀逸,点画间既有馆阁体的规范工整,又透出灵动之气。汪由敦的泥金楷书,每一笔都精准到位,起笔、行笔、收笔均显露出深厚的功底。其笔法刚劲有力又不失柔美,体现了楷书“力透纸背”与“秀美...
清代汪由敦泥金楷书《曹植七启册》,书风端庄秀逸,点画规范工整 导读 汪由敦,清代乾隆朝重臣,官至吏部尚书,以馆阁体书法著称。《曹植七启册》为其晚年泥金楷书代表作,抄录曹植骈文名篇,在宫廷书写规范中融入金石考据时代的审美趣味。此作既恪守欧体楷书法度,又化用汉隶北碑笔意,体现清代中期帖学向碑学过渡的书写...
汪由敦:有才惜才的“六部尚书”□ 李 军 汪由敦(1692-1758),初名良金,字师茗,号松泉,安徽休宁人。雍正二年(1724),汪由敦以浙江钱塘商籍参加殿试,高中二甲第一名即传胪,赐进士出身。乾隆十一年(1746)十月,汪由敦开始担任军机大臣,直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病逝。他在吏部、刑部、工部都做过...
汪由敦(1692年-1758年),原名汪良金,字师苕,又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乾隆十一年(1746年),他成为军机大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乾隆皇帝亲自前往吊唁,追赠汪由敦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并入选贤良祠。汪由敦学识渊深,文辞雅正,擅长书法,著有《松泉集》。 上册 ...
【文言文参考译文】汪由敦,字师茗,是浙江钱塘人,原籍安徽休宁。雍正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遭遇父亲丧事,因为篡修明史,皇帝命他在修史馆守制(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要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守丧期限终了,三次升迁内阁学士,值班上书房。乾隆十一年,皇帝命他在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