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淏田教授,最新Nature Catalysis!成果简介 在实际电流密度下,CO2和CO的电还原产物选择性差异是一个广泛遇到的现象,但在该领域很少被强调或研究。莱斯大学汪淏田、Thomas P. Senftle等人系统地收集和组织了有关CO2和CO电还原的数据,以强调多碳产物形成的差异。此外,作者认为微环境的贡献和碳酸盐/碳酸氢盐离子...
在这里,莱斯大学汪淏田教授课题组通过将耦合氧气/水氧化还原反应与多孔固体电解质反应器结合起来,展示了一种连续的电化学碳捕获设计。通过进行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氧化还原电解,此装置可以在高碱性的阴极-膜界面有效地吸收稀薄的二氧化碳分子,形成碳酸盐离子,然后通过阳极的质子通量进行中和,从中间的固体...
汪淏田教授于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应用物理系博士学位(导师是9312崔屹教授),2016年起担任哈佛大学罗兰学者并组建课题组开展独立工作,2019年起加入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任助理教授。课题组专注于发展新型电化学催化剂、电化学催化发生器,研究不同催化反应在能源、环境领域中的...
答案是肯定的。现任美国莱斯大学助理教授的汪淏田,从事的就是这个领域的研究。他所开发出的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生产的电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纯度的化工原料,在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获得绿色的化工产品。一旦大规模应用,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行业来说,将不啻为一场清洁革命。
鉴于此,莱斯大学汪昊田教授课题组报道采用多孔固体电解质(PSE)反应器设计在 CO2RR 电解过程中高效回收交叉 CO2。通过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引入磺化聚合物电解质缓冲层,交叉CO3 2-可以与来自阳极OER的H+结合再次形成CO2气体,通过去离子水(DI)连续冲洗PSE层可以轻松捕获交叉的CO2。使用Ag NW催化剂作为研究模型,作者证明可以...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020年10月15日,20名来自美国著名大学的最具创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荣获了本年度Packard 科学和工程奖。中国科大07203校友汪淏田(莱斯大学助理教授)入选。 根据新创校友基金会初步查证:2013-2014年,王正(9502)、傅亮(00少)先后获得该奖。之后多年,清华与北大校友有多年入选,但中国科大校友...
基于此,莱斯大学汪昊田联合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Daniel E. Perea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Christopher L. Muhich报道开发了Ru原子分散的Cu纳米线(Ru-CuNW)催化剂,其能在低硝酸盐浓度下进行高选择性和活性的氨生成。Ru-CuNW 催化剂有机结合Ru的低硝酸盐活化势垒和 Cu 的惰性HER 活性。因此,在典型的工业废水级别的NO3–...
基于此,莱斯大学汪昊田联合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Daniel E. Perea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Christopher L. Muhich报道开发了Ru原子分散的Cu纳米线(Ru-CuNW)催化剂,其能在低硝酸盐浓度下进行高选择性和活性的氨生成。Ru-CuNW 催化剂有机结合Ru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