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100篇诗文 >>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
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王清惠、汪元量都直接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王清惠说“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而汪元量用“黑风吹雨”的意象代替唐代历史典故,在表达手法上更含蓄一些。 下阕是汪元量设想王清惠的处境和心曲,代她一诉衷肠。“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
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
汪元量诗词丰富多样,存世数量可观。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对故国山河的深情眷恋,又有对时代变迁的沉痛感慨;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他的词则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离别、相思等主题的深沉感怀,其中最擅长的是抒情诗和婉约词。总体来说,他的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往往能触...
《忆王孙·茫茫苦海两无边》这首词创作于元代初期,具体时间为1276年之后,当南宋灭亡,临安陷落,汪元量随三宫北上进入元朝统治中心后.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汪元量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开篇“茫茫苦海两无边”,首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辽阔无垠、充满苦难的世界图像. 这里...
一、汪元量担任职务:在7家企业担任高管,包括担任深圳万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监事,环宇嘉业(北京)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监事;二、汪元量投资情况:目前汪元量投资上海律益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最终收益股份为33%;三、汪元量的商业合作伙伴:基于公开数据展示,汪元量目前有10个商业合作伙伴,包括吴磊、杨文洁、卢光胜等。 财产...
南宋灭亡,文天祥就义,谢枋得自尽,而汪元量选择了北上。(一)亡国之际,可以逃走的他没有躲避 宋德佑二年二月,元军入临安。宋帝后三宫被俘北迁。汪元量也在这支三千人的队伍中。这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选择:作为一个宫廷乐师,他完全可以不加入这个队伍,元军围城数月,朝中大臣外逃者不计其数,芥微如他,...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南宋钱塘人。初入宫时,以辞章给事宫掖。元代诗人刘将孙称他如“沉香亭北李太白”,意思是说汪元量如在宫廷时的李白一样,为皇帝的宴乐赋诗填词。足见汪元量的文学才华之高。后来,又因为擅长弹琴,而给事太皇太后谢道清和王昭仪。1276年,江山易主,元军押解宋宗室北上大都朝见元世祖。汪元量...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相联系,展现了诗人汪元量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过去岁月的哀思。一匊吴山在眼中,楼台累累间青红。 锦帆后夜烟江上,手抱琵琶忆故宫。首句“一匊吴山在眼中”, “匊”同“掬”,意思是用手捧起,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站在某个高处,仿佛将连绵起伏的吴中山色全部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