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亦被称为汤森放电理论(Townsend discharge theory),是解释气体放电机制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由英国物理学家J.S.E.汤森于1903年首次提出,旨在阐述在低气压或特定条件下气体放电的基本机制。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气体放电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多个...
汤森理论是指解释气体放电机制的最早理论。由英国物理学家J.S.E.汤森于1903年提出。解释 对于不同间隙介质都有不同的临界击穿电场强度Ec(大气中约30kV·cm)。间隙中的电场E低于Ec时,间隙不会击穿。在汤森判别式中,电离系数α 随外加电场强度E的增强而增大,因此电子的电离效应也加强。α 值必须足够大才能产生...
电晕型静电除尘器以其高效的除尘性能和较低的能耗,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能够在电晕放电区域内稳定运行,有效去除烟气中的粉尘粒子,降低排放浓度,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该类型除尘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
所谓汤森放电:是指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过程服从汤森机制 不同的条件将产生不同的气体放电现象,并可能具有不同的放电机制根据产生和消失的对比,气体放电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非自持放电,另一类是自持放电。放电从非自持过渡到自持的现象,称为气体的击穿。非自持放电是指存在外致电离源的条件下放电才能维持的现象。
汤森德机理中,气压越高、放电时间越长,释放出的电荷就会越多,而放电的电流会越来越弱。此外,当电压小于气体空气击穿电压(大约为3×106 V/m)时,没有放电现象;反之,当电压大于这个值时,气体就会“击穿”,电流快速增加。在汤森德放电中,电子数密度的增加是很缓慢的,并且气体中的电离实际上取决于长的时间平均数。
2倍。汤森德放电在两个平面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比实际高2倍。电压也被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汤森放电/Townsend discharge/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167次描述放电电极间气体击穿过程的理论,也指相应的放电过程。以英国科学家J.S.汤森的姓氏命名。 英文名称 Townsend discharge 提出者 J.S.汤森 所属学科 物理学总编委会 学科编委会 关于我们 三版介绍...
条件:当外加电压逐渐升高后,气体中的放电过程发生转变,此时若去掉外界激励因素,放电仍继续发展,称为自持放电。通常所研究的各种气体放电形式如辉光放电、电晕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等都属于自持放电。
放电物理 汤森理论 8.ppt,爱因斯坦关系的一般性 带电粒子在气体的扩散和迁移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带电粒子本身会产生电场。 带电粒子存在浓度分布时,必然产生电场。 扩散和迁移都是带电粒子的热运动过程形成的 爱因斯坦关系的一般性 温度为T的含有带电粒子的气体处于电场之中